基层党建

安塞区白坪街道冯家营村: 文旅深度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8-15 点击数:658455


冯家营村黄土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人才辈出,是闻名全省的“腰鼓专业村”、是全国乡风文明典型案例村、是全国扶贫示范交流基地。

今年以来,冯家营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按照“文化育民、文化养民、文化富民”的工作思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以创新文明实践载体为抓手,优化“红绸子”志愿服务品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落实落细,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播撒文化育民的种子。一是“讲”理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初心讲堂”打造“红绸子”志愿服务宣讲平台,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百姓家。二是“传”技能。吸纳央视“星光大道”选手刘军、全国剪纸大师侯雪昭和西北鼓王刘延河等非遗传承人,壮大“红绸子”文艺团队,依托安塞“五张名片”广泛开展民俗文化、邻里才艺、大手拉小手等“传帮带”培训活动,确保了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至少掌握一项文化艺术技能。三是“筑”思想。创新开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感恩崇德、社会公德“六德”教育,围绕政策法规、疫情防控、电信诈骗等方面知识,采取“月开展、季兑现”的办法,定期举办“知识问答会”,提高了群众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村级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


绽放文化养民的花朵。一是推行“议事小院”。 深化“一约四会”制度,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针对群众身边的小事、矛盾纠纷农户家中随时议;每月对村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群众的难事村组协商集中议;每季度对“五美庭院”“好公婆、好媳妇”“脱贫之星”“致富能手”“身边好人”村委讨论定期议;每年对“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支部大会全面议,破解了基层议事“不透明、不畅通、不参与”的难题,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主体、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二是用活“农闲书屋”。常态化免费开放农闲书屋,村干部、党员、村民根据村务管理、产业发展、法律知识等需求,利用闲暇时间、阴雨天气走进农闲书屋,及时“充电”,寻找答案。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读书日”、“经典诵读”等读书活动,让多读书、读好书走进农户家庭,不断开阔了群众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三是开展“我们的节日”。充分把握春节、国庆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群众广泛参与、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积极向善、提振精气神。其中春节期间举办的沿门子、转九曲已成为我们全区乃至周边县区群众共同喜爱、共同参与的民俗活动项目,每次参与人数达1000多人。

收获文化富民的果实。一是拓宽“农旅融合”路子。按照“文化输出、旅游导入”的工作思路,整合“千人腰鼓”大舞台、陕北民俗文化展馆、QQ农场、宠物羊场资源优势,将32户村民的159.9亩土地转租文化演出公司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了一批集生态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农耕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园,实现了农旅深度融合。二是搭建“鼓乡云播”平台。冯家营文明实践站新建“鼓乡云播”平台一处,首先宣传当地“非遗”文化,将安塞民俗文化在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其次可以直播带货,进行近距离民俗文化商品展示、咨询答复等新型服务方式进行推介。三是开展“爱心反哺”活动。村里一些民间艺人、企业家、致富能手、外出经商户积极返乡参加爱心公益活动,为村内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生活困难群众无偿捐资捐物,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传递正能量。

冯家营村通过“议事小院”“鼓乡云播”等载体的创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培养新农民、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村民素质显著提升,乡风文明明显好转

村里现在打牌的人少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多了;脏乱差的家庭少了,卫生整洁的家庭多了;吵架闹仗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诚实守信的多了,胡搅蛮缠的了;游手好闲的少了,产业发展的多了,形成了人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白坪街道冯家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延斌说道。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