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委组织部 王浩
近日,旬邑县在开展人才信息库更新升级过程中发现,人才引进方面还呈现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才难留。由于山区县经济欠发达,生活条件较差,离中心城市距离较远,导致高素质人才很难长期留在县域内服务。以选调生干部队伍为例,2000年以来全县共招录42名,目前仍在旬邑工作的仅有24名;又如旬邑县医院近五年内已有45名专业技术人才外调或者辞职。
引才难入。多数山区县人才吸引政策不够完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导致外地人才难以引入。例如旬邑中学近三年内计划面向社会招聘高学历教师60名,实际仅招录23人。虽薪资待遇和市级基本同步,但吸引力仍显不足,除部分户籍内人才意愿较强外,报名人员偏少。
成长较慢。县级各级机构的人员编制和职数配备较少,专业技能的岗位设置在经过几轮机构改革、压缩编制数量后取消较多,存在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职称职务进步较慢、薪资待遇增长不多,梯队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由于县级干部人才的流动和提拔比例较少,个别专业技术岗位长期空缺,一定程度造成了各类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专业性研究投入不足的局面。
以上问题的产生,多为偏远山区、财政收入一般县区的共性问题,既因地域因素影响、也受经济因素制约,为此建议:
不拘一格选人才,坚持以用为本。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注重实用为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和人才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要坚持“精准”使用人才,按照人才的特点和工作需要,科学配置人岗资源,合理安排好岗位设置,做到因事设岗,按岗择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让每位人才都有施展才干的空间,激发其“创业激情”。
转变观念识人才,坚持制度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不活是制约人才工作发展的“瓶颈”。要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人才的引进、任用、培养、选拔、激励、容错等相关机制,严格执行好长期培养人才的制度,始终坚持抓好“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让体制机制为人才工作“保驾护航”。
固本强基育人才,坚持教育培训。针对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破解“人才匮乏”的现状,“本土育才”是解决人才资源的根本途径。突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按需培养,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人才培养培训范围,定期定向对农业、水利、扶贫、教育、交通等与民生相关的重点领域办好专业技能提升班。同时,对农林水等比较艰苦的行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统筹兼顾留人才,坚持服务保障。统筹运用财政资金、政策资源,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提供财力支撑和保障。同时,在薪酬、医疗、社会保障、经费管理、住房、工作条件等给予合理的支持和帮助,打消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后勤生活做好各类服务保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的人才专项资金投入,用于积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让人才更好的服务革命老区及边远山区。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