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让“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3-01-14 点击数:658274

——汉阴县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侧记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汉阴县围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等环节同频发力,聚力从建机制、强培育、拓思路等方面让“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来,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这一广阔舞台上“蓄势赋能”。

建机制——激活人才振兴潜能

人才怎么吸引?如何聚集、用好、留住人才?体制顺、机制活、制度完善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是考量一个地方的系统生态。

近年来,汉阴县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深化改革建机制,着力在人才引进、培养、优化人才创业兴业环境、提高人才服务管理上下功夫、出实招,相继出台了《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措施》《乡村人才振兴“十大工程”实施方案》《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在全县重点企业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等系列纲领性政策,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提供了机制保障,为激活人才“一池春水”注入了动力源泉。

机制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良好的机制环境是促进创业兴业的基础和沃土。“这几年,汉阴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很是顺畅,特别是在吸引人才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等方面,有了专家工作站建设经费补贴,吸引人才更容易了,通过专家现场指导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县领导还经常到专家工作站看望问候专家,给我们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汉阴县民享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蒲亚峰发自内心地说。

实施“归雁兴汉”工程和“双招双引”举措,优化引才聚才兴业环境,该县还出台了《亲商安商富商九条承诺》,而且县财政每年还预算2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推行“产业+人才”双链融合招商引才,紧紧把人才链镶嵌到产业链上。目前,已建立汉阴籍在外知名人士和创业成功人士名录205人,回引投资百万元返乡人才6人,劝募510名乡贤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贴心、暖心的优质服务,让人才享受到“更好礼遇、更多机遇、更优待遇”。“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对企业的壮大、专家人才招引、技术成果转化很重视,新建的人才公寓和招商引才方面激励优惠政策能享受的、该享受的都享受了,还解决了专家技术人才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等急难愁盼的事情,我们企业也得到了实惠。”汉阴县中昌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赵昌涛说。

着力办好人才“关键小事”,聚力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卫生健康、创业扶持、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我负责阳光雨露,你安心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和政策体系,打通了人才引进、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人才竞相涌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不断凸显。

强培育——释放人才资源动力

“剪枝就是让它透光透气,剪残枝留好枝,培土稍高一点,好保苗防水涝,施肥要一基三追,这些技术大家记住没,知道如何应用了吧,回去把自己的果苗修剪好。”西安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全挺详细讲解道。“很好,今天的培训太实用了,讲了猕猴桃根系生长特性及土壤肥水管理、控枝促果、病虫害防治、冬季修剪等技术,这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2022年12月8日,城关镇中坝村猕猴桃种植园里,李大叔听了专家的讲授后笑嘻嘻地对其他30名参训人说。

初冬时节,铁佛寺镇合一村天麻种植大户查海家忙得里外团团转,每天要请三十余名工人抢抓天麻采收和加工,一派“归仓”丰收景象成为当地许多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谈起当地有哪些“土专家”“田秀才”时,很多群众为查海家竖起大拇指,本土的产业能人,天麻生产加工技术很硬,群众还给他一个外号称“林下种天麻、技术全靠合一村老查”。

走进天麻加工操作间与查海家交流时,他满脸笑容地说:“以前我一直在外务工,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五年前回家过年和村党支部书记冯友国闲聊想回老家种植天麻的想法后,在他的支持下,带我出去学习种植加工技术,帮我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天麻的栽种、加工和销售,几年的实践我从一个外行人成了懂种植、熟悉加工的技术员,我还带了好几个徒弟。”如今在查海家先行带动下,当地从事天麻种植的群众达200余人,通过林地流转、就近务工、种植天麻等提高收入,户均增收3000元。

引来“归乡雁”育出“田秀才”,像查海家这样返乡创业的“土专家”只是该县“致富带头人”的一个缩影,还有李科海、廖良仕、贺小松等一大批“能讲、能干、有技术”的“田秀才”,他们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中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成为带动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风向标”。

“这几年我们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上做了一些探索,采取‘理论集中学+现场教学’‘农民田间学校基地培训’‘外出参观实地学’等方式,新建的4个农民田间学校和6个实训基地发挥了很大作用。”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孝军说。

多方联动培育“土专家”,注入乡村振兴新血液。该县紧紧围绕实用性强的技能农民、高素质农民、专技人才等培训项目,多元化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培训,2022年全县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各类技能培训1800人,建成13个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育高素质农民及各类种植养殖技能人才3000 余人次,评审认定高级职业农民21人、中级职业农民62人、初级职业农民1836 人。乡土人才入库1684人,轮训乡村教师2501人次、乡村医生156人,引导213名县级专家人才服务基层一线。一组组人才培育数据、一大批“土专家”“大先生”“白衣天使”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拓思路——引才联盟双链驱动

该县基于产业高端人才引进难、同类型产业又相对集中的现实情况,实施产业“引才联盟”,推行“联盟体”引才用才模式,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发展,实施“基地+人才+项目+资金”一体化的“集团军”创新,已成为该县人才引进与创新发展要素集聚的新特征。

2022年11月7日,笔者来到汉阴县嘉木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了解专家工作站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时,公司负责人朱爱民介绍:“从2021年就与安康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研究所教授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专家工作站,聘请两名教授为工作站首席专家,现在专家团队有6人,围绕新品种的引育、实验示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实验,研发了绿茶、红茶等优良茶系品种16个,还指导建立有京东、天猫、832平台等5个线上销售平台和4个实体店,成效很不错,年产值达360万左右。”

缺乏人才就谈不上发展,缺乏技术就谈不上产品价值。谈起未来如何更好发挥专家工作站作用时,朱爱民信心十足、思路开阔。他说“借力专家们的智力,想走产业‘联盟体’聘请专家模式,把本县几个茶叶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联系起来,升级建立‘联盟体’专家工作站,让专家们在汉阴茶产业链上发挥作用,这样既可以降低各自聘请专家费用,更能打造汉阴茶叶品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嘉木田园公司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样在汉阴县民享实业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也得到见证,“联盟体”引才模式、专家简介等一应俱全。“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2021年我们命名挂牌全县首家猕猴桃种植专家工作站,目前专家工作站聘请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席专家、省猕猴桃研究院和安康学院等科研院校共9名专家,他们每季度都要到汉阴做理论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该公司负责人蒲亚峰说。

据了解,民享实业有限公司为了发挥产业领航和专家站团队智慧,还以“联盟体”方式把全县其他镇村种植猕猴桃的30多个负责人汇聚起来,定期邀请专家分赴各点培训,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帮助解决田间管理、保根保苗、土壤缺微量元素、授粉等技术难题,同时以培带训培养了6名县级技术员。而且蒲亚峰通过跟专家交流学习实践,自己也成长为一名猕猴桃种植“土专家”。

专家人才进村、乡土人才富村。笔者走进汉阴县益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富硒食用菌加工车间,即将晾干的木耳、香菇铺满了整个院子,几个工人正在包装间分拣、称量、封袋,快递公司投递员打包、装箱、贴投送信息等,“小木耳、大产业”的丰收场景让公司副总经理颜玉斌这位“土专家”喜笑颜开。

颜玉斌说:“我做了多年的农业产业,靠传统方法发展是难呀,失败的风险很大,最重要的是要有技术人才,正好这几年县上出台引才政策,2021年我们建立专家工作站,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副研究员李鸣雷作为首席专家,还有安康农科院的专家,目前签约专家有6人,他们围绕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破解了很多技术难题。”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会落后。颜玉斌是个眼界宽、爱学习、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乡土人才,这几年他跟着几位专家学了不少东西,还以‘土专家’身份指导全县5个镇7个村的食用菌生产,为其他食用菌合作社培养了8名技术骨干,他自己也被省政府及省农业厅表彰为“技术能手”,技术大赛奖项就有三四个。

人才不仅要坚持“引进来”,更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培育。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为雁筑巢、引雁归来、育雁丰翼、助雁奋飞和“联盟体”引才等举措,已建成科研院校汉阴研究实训基地6所、市县级专家工作站12个、市级专家服务基地3个,培养市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金州工匠”9人。仅2022年刚性招聘高层次人才10人,柔性引进紧缺型人才33人,依托重点产业链组建产业“引才联盟”5个,以“联盟体”抱团柔性引进共享专家人才6人,建立项目、产业、企业 “三单对接”人才需求清单102个,柔性引进博士及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31名,一个个专家工作站建成运行,一批批高技能人才竞相涌入,构筑起支撑建设锦绣汉阴的人才“雁阵”。(中共汉阴县委组织部供稿)(作者:刘虎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