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黄龙县三岔镇:踏石有印 抓铁留痕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09-26 点击数:169649

作者:刘建平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三岔镇正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实际行动落实着事关全镇乡村发展大局的三件事,这三件事中的每一件,每一桩都涉及到全镇群众切实利益,关系到全镇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三件事也是镇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担当和责任,体现出的是作为基层党委、政府以民为本的胸怀和格局!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
产业兴旺是三岔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老乡富不富,关键看产业,三岔镇始终坚持以第一产业为支撑,苹果、核桃为产业依托的发展思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与项目带动,通过招商引资将第三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努力激活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夯实镇域产业发展基础,保持产业兴旺,持续发展。具体做法就是,在白马庄千亩矮化苹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优化孟家山和李家庄两个片区2550亩矮化苹果基地建设,按照“抓党员干部、抓土地流转、抓订单农业、抓专业合作社、抓多彩黄龙建设”工作思路,完成玉米去存量面积2.12万亩,超额完成400亩。四条梁村党支部以圣地红核桃烘干厂为基地,动员群众以资金入股32万元,进行核桃加工销售;梁家山村党支部以村集体扶持资金200万元为资本,入股宇星果业,年分红2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原始积累;孟家山村党支部通过村集体土地200亩入股陕果集团,鼓励村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建成了白马庄矮化苹果基地、王家茆矮化苹果基地,为下一步产业奠定了基础。
乡风文明助力治理有效
乡风文明是治理有效的社会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既能够体现出治理方式的多元化,其治理效果又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认可。因此,三岔镇坚持以“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为治理手段,通过木昌桥村董家祠堂家风家训、孝悌文化、高建群故居、文化旅游驿站等一批乡贤文化为示范引领形成乡村乡风文明新风尚。同时,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乡村文化优势借助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媳、好邻里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评选活动,培养一批典型,报道一批典型,宣传一批典型,以先进人物引领乡风文明并确保乡村振兴治理有效。
生态宜居描绘最美乡村
生态宜居作为最美乡村的落脚点,既是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三岔镇高度重视生态宜居建设,注重营造生态宜居的绿化美化氛围,结合生态乡村、清洁乡村创建项目资源,重点打造一批绿化美化试点工程,结合实际,绘制文化墙 2500平方米;建成垃圾银行7家,重点从绿化、硬化、美化、彩化、亮化、改厕等方面做起进行综合提升,在项目区域、党员活动室周围、重点街道社区、房前屋后等地段投资215万元对四条梁村喜乐组1.2公里的巷道和四条梁至八家梁的3.6公里道路进行硬化。先后投资累计金额达204万元,完成三岔村至瓦瓮河的5公里道路进行了砂石铺垫修复;实施三岔村杨家峁组480米的巷道硬化,并安装路灯12盏;新建占地面积140平方米的幸福互助院1处;设置村容村貌公示牌56块,改造提升民居89 户,营造出明显的生态宜居氛围,更是以四条梁的锁子头、小南沟,长石头的云里府、长石头组,三岔的街道、小广场、观景台和梁家山的白土窑、街道,木昌桥的木昌村、松树林为示范区域,达到生态宜居这一关键战略定位。

新时代孕育伟大使命,新征程成就伟大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三岔镇党委、政府更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和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的工作激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前进,用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精神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画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最大同心圆。

                                                                                                                                                                                                                                                                 责任编辑:彦波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