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永前
2022年以来,安塞区沿河湾镇茶坊村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延来塞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盯乡村振兴目标,不断深化“三有三创”工作制度,确立了“三种发展模式”创争“发展型”支部,“三种标兵”创树张思德式“示范型”党员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载体。通过实践,该支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进一步走实走深,基层治理更加高效。
茶坊村党支部根据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求,设立了便民微服务站,制定推行群众事务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代办帮办制,优化了便民服务事项,组建了三支张思德式便民服务队,落实了三项便民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亲民、便利和优质的服务真正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不跑冤枉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了“零距离”服务群众。
按照镇党委提出的“三种发展模式”创争发展型支部的工作思路,村党支部通过“合作联建”的模式,建成700平米光伏发电设备并入网,年收入5万元;将25亩集体土地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乡贤能人合作建成休闲垂钓场所,年收入11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由弱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按照区委提出的“张思德文明服务+先锋示范党员”工作模式,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创新提出了“三种标兵”创树张思德式“示范型”党员的工作思路,2022年村上共创树张思德产业致富、张思德乡风文明和张思德基层网格化微治理标兵共21名,实施了“乡村工匠”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径。
创树张思德产业致富标兵。在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村上党员敢闯敢干,用自身发展带动群众。党员李长平带头发展大棚产业,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村里的群众都掌握了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成为了村上的产业致富带头人。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要求,成立了“棚博士”大棚产业、“果医生”苹果产业和“田秀才”移风易俗等5支志愿服务队,“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传授,有效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创树张思德乡风文明标兵。村上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涵盖了村史馆、家风馆、红白理事简办中心、老书记说事室、习语广播室和政策小喇叭等职能,培育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近两年,村上考入大学的本科生12名,年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5多户。精细化开展“六个一”活动,让老人们充分体会到了党的温暖,支部的热心,家的味道。累计开展活动26次,服务70周岁以上老人289人次,拉近支部与群众,群众与老人的距离。
创树张思德基层网格化微治理标兵。村支部深化“四议两公开”制度,按照“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建立了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探索基层治理新实践。建立以支部书记为一级网格员的综合网格体系,通过民主推荐、支部选用的程序,选聘“两代表一委员”、积极分子、产业致富标兵、乡贤能人等为二级网格员,整合村上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水管员、巡河员、养老保险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待遇补贴集中向网格员倾斜,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作用,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效果。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村党支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从乡村规划、公益事业到社会保障、乡村治理等大事小事都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推进,让群众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效果,推进了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有效解决了涉及河道治理、土地、宅基地、低保对象确定、林木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20多件。网格化管理关键在人。镇党委通过上下联动、逐级解决的办法,落实了网格化微治理工作长效机制。一是落实网格员的政治待遇。党员必须在网格员中产生,“两代表一委员”必须在网格员中产生,村干部必须在网格员中产生,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在网格员中产生;二是落实网格员的经济待遇。整合村上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水管员、养老保险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待遇,多员并一员后年补助达29040元,让网格员有了工作积极性;三是落实网格员精神待遇。在评优树模、入党中优先推荐网格员。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形成了“134”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村党支部确立了“有人干事、有力谋事、能干成事”的工作目标,聚焦乡村振兴进程中产业转型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疫情防控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学、查、改”三项举措,抓实干部队伍作风专项整治。
区委提出的深化“三有三创”工作制度促乡村振兴载体在茶坊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办好事:一是群众的医疗养老保险、电和天然气等费用在村里就能缴纳,再也不用来回跑路了。村级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村支部通过载体创新、模式的转换,建起了屋顶式发电和休闲垂钓集体产业,村集体每年稳定收入达16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三是村支部树立了李长平、高树林和王建娃“三种张思德式”的标兵。村上爱喝酒、打麻将的人都开始学技术靠产业发家致富,邻里矛盾纠纷越来越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人多了,特别在红白喜事中,群众互相帮助、相互帮办的氛围更浓了,参加公益事业的人也多了,村风家风民风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