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高桥镇:“五个聚焦”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3-06-08    点击:659176


作者:卢光清

今年以来,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党委紧紧围绕省委“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思路,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社会治理,打造全市先进、全省知名的乡村振兴示范镇。


聚焦农民增收,推进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高桥镇以“产业强镇”行动计划为引领,聚力乡村产业着力点,做强大棚产业,做优苹果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一是做强大棚产业。目前、全镇建成大棚4500座,初步形成了规模,建成北宋塔、闫桥、宋庄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品种由以前单一的黄瓜、西红柿等发展到如今的草莓、甜瓜、火龙果、西瓜等。基于大棚产业的基础优势,将不断引导广大群众,继续扩大规模,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走出产业富民的高桥模式。二是做优苹果产业,总书记在南沟视察苹果产业时,对其发展苹果产业给予了高度肯定,全镇上下围绕苹果产业现代化,对全镇43000亩果园,全方位实行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和智慧果园建设,加快苹果产业提档升级,更注重提升果树认养、物流仓储等全产业链价值,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受陕北地区地理及气候的影响,多年来,农业产业一直处于靠天吃饭的窘迫状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通过引进项目和争取财政投资,加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到2028年,全镇果园实现防雹网全覆盖;彻底解决大棚防风、果园防冻等突出问题,实现产业发展进步,促进更多农民增收。到2025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


聚焦人才带动,推进人才振兴。积极推进乡村“人才计划”,制定《关于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具体措施》《高桥镇实用人才培养实施计划》等人才招引政策,建设“专家大院”“专家工作站”等,选派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包村联户,保障农民的技术需求。构建“专家+技术骨干+乡土人才”三级“人才链”,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实施人才精准培育,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打造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实现人才振兴。
聚焦乡风文明,推进文化振兴。高桥镇是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近年来,镇党委坚持开展“张思德文明服务+”活动,成立先锋示范党员、营商环境服务员、乡村振兴产业指导员、文化文艺宣传员、基层服务网格员、文明实践示范员等六支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文明服务活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全镇共成立“红白理事会”11个,“矛盾纠纷化解队”11个,打造具有高桥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经常性开展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传承人的作用,开展陕北说书、剪纸绘画、民歌大舞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扭秧歌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聚焦生态宜居,推进生态振兴。近年来,高桥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系统推进生态建设,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全面加强西川河治理,全面取消污水直排,保证了一河净水送延安。完善农村生活设施,11个村全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1230户,增建垃圾处理池24个。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大力推广可降解塑料薄膜、有机化肥的使用,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提高对有机肥的利用率,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聚焦五好支部,推进组织振兴。深入推进安塞区委提出的“三有三创”制度,把服务型党委、发展型支部、示范型党员创建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支部班子,建成一流的发展型、服务型支部,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教育培训等制度,充分利用“鼓乡大讲堂”“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乡村振兴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