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成英俐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是当前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脱贫工作的真实写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理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带领贫困老乡脱贫奔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是关键一招。
今年以来,旬阳县石门镇认真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追赶超越为动力、调思路、活机制、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谋发展,凝聚力量抓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脱贫攻坚路上稳步向前。
发展产业扶贫提质增效。石门镇因自然地理环境,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因此镇党委政府领导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发展特色产业。全镇已发展养猪大户198户,养牛大户18户, 养鸡大户32户, 养羊大户34户 。其中6个重点扶贫村7户规模户带动周边253户贫困户养殖生猪865头,352户贫困户养鸡7500羽,13户贫困户养羊521头,19户贫困户发展烟草453亩。特别是在富硒有机茶园建设上, 由旬阳县世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对原有老茶园进行了改造,对新建茶园进行规范的施肥除草管理。在生产技术上由旬阳县西岱金毫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业社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以上措施的落实,保证了茶叶质量,增加了群众收益。同时始终坚持把脱贫帮扶工作放在首位、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村容村貌改善等工作; 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围绕“八个一批”帮扶措施,采取“一对一”落实帮扶责任、真正下沉到户、帮扶到人,因户施策,促进了贫困户增收、实现了脱贫户住房、饮水、健康、教育有保障。
通过扶助产业建设,实现“造血式”扶贫,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贴息贷款536户,发放贴息贷款共计25585000元。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产业,结合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绿色、生态为本,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上采取长短结合模式,围绕精准扶贫和贫困户稳定增收这一目标。一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模式,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品牌的特色产业,今年短期产业以优质粮油、烟草、设施蔬菜、中药材、富硒魔芋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中长期产业以蜜蜂养殖、富硒有机茶叶、木耳、板栗、拐枣、银杏、油用牡丹、林果产业、中药材种植为主。在短期增收项目上发展优质贡米3000亩、油菜3000亩、玉米6000亩、烤烟1500亩、设施大棚蔬菜50亩、其它农作物大豆、红薯、土豆等15000亩、中药材白芨、玄参、七叶一支花共3000亩;稻田养鱼20亩,已投放鱼苗3000尾,养猪15000头、养鸡35000羽、养牛3000头、养羊11000只。在中长效产业发展上发展富硒魔芋1500亩、拐枣园4000亩、板栗3400亩、油用牡丹园700亩、核桃园3200亩、银杏250亩、木耳2150架、养蜂2123箱、富硒有机茶园2500亩的特色中长期产业, 中长期增收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特别是在石门贡米产业生产过程中,实施统一供应凝香725和3003品种和每斤谷种补贴20元的优惠政策,保证了品种的优良性; 实施统一签订种植收购定单,统一技术指导,保障了群众生产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尽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特别是在水稻种植中,全部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和使用凝香系列优质稻种。以上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所生产的大米是真正绿色优质品质, 实现了群众效益的增收效果。
实施“精神扶贫”促带动成效。为了解决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确保扶贫路上不掉队,积极开展“聚集脱贫攻坚、加强扶志扶智、培育内生动力”专项行动,通过教育引导、双述双评、道德评议、帮带激励、爱心超市、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致富能力,全面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目标。一是道德评议扬正气。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自立自强、不等不靠、励志脱贫的先进典型和“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落后典型,每季度开展一次道德评议活动, 以此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跟上脱贫攻坚步伐。如白庙村五组贫困户严某,家境贫困,儿子患精神病,其不崇尚科学,封建迷信,修庙企图帮儿子治病,日常嗜酒,酒后骂人,其行为影响恶劣被评为反面典型;七组贫困户黄某,脱贫攻坚中不主动发展产业,等靠要思想严重,被评为反面典型等等, 对被评出的反面典型安排专人进行转化帮教。通过开展评议,解决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等、靠、要、缠、闹、比、逃等思想问题,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全镇形成了公平正义、诚信知理、崇德友善、互助孝仁的正能量、好风气。二是帮带激励转民风。挑选经验丰富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基层干部包帮那些怕苦怕累内生动力不足的群众,提高包帮能力, 着力推动群众由“怕苦怕累”向“勤劳致富”转变。同时, 采取支部+x+贫困户模式,充分挖掘培养群众身边的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创业标兵,通过劳务合作、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方式,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头激励作用。注重发挥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惠民政策供给保障力度,营造了“非贫困户快跑大干、贫困户奋力追赶”的良性互动局面。三是教育引导树新风。针对极少数群众文化偏低、知识匮乏、弱智憨愚、思路不活等“能力致贫”现象,加大分类帮扶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做实干部包帮走访工作。采取入户走访、宣讲政策、鼓劲打气,帮助贫困户分析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协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培养主动性,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激发进取性,通过召开小组会、院落会、地头会,促进贫困户学知识、兴家业、当先进, 营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实现从思想上“挖穷根”,营造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良好氛围。引导教育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和志气,把“内因”激活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杆硬起来、脱贫的办法多起来。今年共开展道德评议及双述双评评36场次,评出正面典型24人,反面典型7人通过先进典型激发后进典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彻底瓦解等靠要的思想顽疾、变帮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迈过思想大关,夯实脱贫稳固基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思想活力。
民生兜底助推脱贫攻坚。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老百姓的衣食冷暖,吃穿住行是最大的民生”。一直以来,该镇狠抓基础建设,立志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救残助残重燃贫困家庭的生活希望,为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发励志奖学金,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梦想,关注老龄工作,关爱“三留守”人员,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利民,“两房”建设稳步推进,一系列民生工作稳扎稳打,真正实现知民情、达民意、解民忧。
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下足“绣花”功夫,以苦干实干精准干的实践,以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行动,走好每一步,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家共享发展红利,实现“脱贫摘帽”。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