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把高质量党建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3-07-13 点击数:685947


——阳平镇夺标“一强六好四美”红旗村工作综述

 近年来,阳平镇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党建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夺标“一强六好四美”红旗村为“硬抓手”,以建强支部堡垒、壮大集体经济、培树文明乡风、深化治理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努力方向,全镇农村党建工作全面提升,组织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质效更加彰显。

聚焦党建引领,释放领航效应

坚持实施三大工程,率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强的“四美”红旗村党组织,让党建引领具体化成果化。一是实施先锋工程。以“五雁工程”为抓手,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施行村干部后备队伍“2+6”模式,高质量保障村级力量。策划开展“党员领跑计划”,组织市区党代表、老党员、优秀党员企业家、党员致富带头人等进机关、入村组、去地头,命名表彰20个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建立农村土专家、实用人才、返乡就业青年等乡村振兴重点人才信息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实施铸魂工程。高标准谋划年度党建创新项目,在全区率先建立阳平党校并充分发挥作用。指导建设第六寨村治渭漫滩纪念馆,打造富有阳平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抓好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创新“三学”机制,做好党员教育“五色”管理后半篇文章。三是实施连心工程。成立10个产业链党小组,21个党员先锋队,引导党员参与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开设“每周工作动态墙”,以实绩展示倒逼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产业带动,增强造血功能

立足镇情实际,确立北粮南菜产业发展框架,实行“多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一是“借鸡生蛋”,培树优势产业。围绕蔬菜、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打造“绿旺五月脆”土豆商标,探索运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N”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依托西枸食用菌冷链仓储基地、东枸阳平农贸市场,打造特色蔬菜产业集群。二是“聚沙成塔”,实行集约式土地流转。支持新秦村实施土地托管项目,累计流转土地600余亩,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30余万元。探索总结并推广复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让土地“活”起来,村集体“壮”起来,农民“富”起来。三是“腾笼换鸟”,整合闲置资产。坚持走工业反哺农业的产业发展路子,将盘活村闲置资产作为村级“书记项目”,指导宝丰、联合等村全力打造村级工业园。通过招商引资盘活现有闲置厂房资源,宝丰村连续十多年村集体收入超150万元,联合村增加集体收入57万元。五星村利用原小学旧址新建五星食品加工厂,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推进乡风文明,着力塑形铸魂

为深耕乡风文明,阳平镇通过支部搭台,党员带头,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建设,常态化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实践活动。注重选树典型示范引领,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纳凉晚会、文艺汇演,开展戏曲、锣鼓演出,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惠民活动。联合村召集乡贤文化骨干,开展村史编纂;第六寨村挖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姜马察回演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群众“精神富裕”。培育推荐“陈仓区道德模范”1人、“宝鸡好人”2人,用身边人身边事汇聚惠民乡风。切实发挥“一约五会”作用,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组建文明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理论政策宣讲、防范电信诈骗、环境卫生整治、平安创建、敬老关怀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快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提升治理成效,深化五治融合

一是织密“小网格”,实现“大融合”。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网格长、网格员为主体,社会组织、党员中心户为辅助,不断深化“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网格化管理体系,变“多网叠加”为“一网覆盖”。二是激活“小阵地”,释放“大能量”。推行“一中心多阵地”模式,将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党建工作、政务服务、文化活动多功能阵地,建设第六寨村法治驿站、联合村法治文化一条街,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防范电信诈骗等平安建设宣传,引导群众增强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三是化解“小矛盾”,促进“大和谐”。推行“十小自治”工作法,不断完善镇村调委会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功能,强化各类矛盾风险处置力度,积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四是维护“小治安”,守护“大平安”。织牢“镇+村+组”社会治安三级防控网络体系,完成15个行政村“智慧乡村、陈仓在线”平台建设,安装“小探头”800余个,实现了对全镇主要干道及周边环境的全天候视频监控。坚持开展日夜间治安巡逻,极大提高了全镇安全指数。

建设和美乡村,提升幸福指数

一是做好整改规划,实现布局美。以创建2023年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为契机,对各村生产道路及群众门前断头路进行硬化、拓宽,开展农村街道命名工作,不断完善交通路网;持续推进实施渭河高质量发展生态治理项目和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有效改善污水管网;连片推进窑底147户完成抗震设防改造工程,拆除西宝中线两侧残垣断壁32处6873㎡,持续打造美丽乡村。二是深化垃圾处理“阳平模式”,实现环境美。依托通达装配式产业园实现固废处理无害化,依托东风村有机肥生产项目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依托生活垃圾集中转用处置实现收转运处高效运转一体化,全面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三是做实便民服务,实现生活美。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卫生室、农家书屋、幸福院等服务阵地建设,严格落实各项惠民和救助政策,坚持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关心关注困难群众,守好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