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真帮实扶解民忧 倾情驻村获民心

发布时间:2023-09-13 点击数:659234


——安塞区化子坪镇芦草砭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伟兵

作者:潘燕燕

  夏日的清晨,安塞区化子坪镇芦草砭村静卧在大山的怀抱中,山坡上温室大棚错落有致、熠熠生光,村庄里树木葱茏苍翠、炊烟袅袅,宁静祥和而又充满生机……

  走进村党支部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张伟兵正在核对村上的一些数据。2021年8月,张伟兵被组织选派至芦草砭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扑下身子,从群众身边点滴小事抓起,真心真意办实事,倾心倾情解民忧,用实干担当为“第一书记”岗位注解,曾先后两次被授予安塞区“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当好“领头雁”,抓实产业奔小康

  芦草砭村位于化子坪镇西北15公里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党员41人,共有农户527户1691人。其中脱贫户86户285人,监测户1户6人,低收入户22户49人。全村有耕地面积4320亩,林地8565亩。村上还有山地大棚99座,其中张伟兵来到村上后,协调新建新型日光温室大棚36座,累计惠及群众98户。

  “芦草砭村多年来大棚产业基础成熟,发展态势良好,大部分农户已经见效益,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也比较高。”张伟兵说,持续发展大棚产业,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长久的。

  所以,来到村上以后,在充分走访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张伟兵积极与村民协商土地整合,向安塞区乡村振兴局争取项目资金,与施工方讨论项目建设情况。2022年底,芦草砭村新建的36座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全面完工,并全部落实包租到户。

  这些大棚建成后,村上最高兴的就数种棚“老手”乔永胜了。“村上新建了大棚,我就不用翻山越沟多跑路了。“乔永胜这样说是因为在几年前,他种大棚都是跑到20公里以外的狗槽界村组去租种。“那时候,我在人家村上租种了3个棚,每次想回家都得走好远的路。现在我们村上也有了将近一百座大棚,特别是新建日光温室大棚,棚型好,棚体坚实,水电路等各种配套基础设施都好。”乔永胜说,大棚是个聚宝盆,只要种植户踏踏实实劳动,每个棚都能长出“金娃娃”。

  为了带领芦草砭村村民更好地种大棚,张伟兵自己也租赁村上7座大棚开始种西小瓜,他要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引导更多人发展产业种大棚,挣钱过好日子。

  “今年4月份栽上的苗子,经过60多天,头茬小瓜就采摘了600多斤,种好了采个五六茬没问题,一棚少说都能产3000来斤。两棚西瓜长势也非常不错。”张伟兵第一次种大棚,但他信心十足,“连我一个没啥种植经验的人都能种得这么好,我们的村民种大棚收入就更不用说了。”


改善基础设施,筑牢振兴之基

  张伟兵刚到村里时,通往后周河村组的主干道是一条颠簸不平的泥土路,由于遭受强降雨的侵蚀,导致路基坍塌,地面下沉,给村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

  “从小处看,影响的是出行,从大处看,影响的就是民心。如果连路都修不好,那还何谈振兴村庄!”张伟兵下定决心要解决村上这“最后一公里”的行路难问题。

  要修路,先筹钱。张伟兵扎在村子上,和村干部一起仔细勘察道路地形,计算工程大小,商讨项目出路,一次次跑镇上、跑区上,向相关单位汇报,和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虽然不大,但是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张伟兵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事事亲力亲为。多长的道路需要硬化,哪些过水桥需要加固,哪里还要新建桥梁,如何引水蓄水才能让道路修好后不再容易被冲毁,怎么修建才能为村民留下更多好的土地……这一桩桩、一件件,张伟兵都要反复思量,仔细斟酌。

  “路修得好不好,桥建得牢不牢,下了大雨水能不能顺利排出去,修路修桥会不会占用村民田地,这些事都和村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得思虑周全了,最大限度地造福村民,这样才不枉了村民信任咱一场。”张伟兵说。

  项目很快落实了下来。施工过程中,张伟兵更是路修到哪儿,他人就在哪儿,桥建在哪儿,就能在哪里找到他。因为这个,他还被施工方调侃:张书记天天盯着我们,别说工程质量我们得拿出最高水平,就是施工速度上,我们的工人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就怕张书记来给我们“找茬儿”!

  在张伟兵的“紧盯”下,芦草砭村前周河组背组和后周河组的入户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兴修了常兴庄村组过水桥2座,还加固了过水桥梁2座,又修建蓄水坝2座,打造高标准示范农田2000亩。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张伟兵说,修路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看着修的是一条乡村道路,实际上却是乡村发展的产业之路、生态之路、文明之路、致富之路。好的乡村道路,不仅方便村民行走,更能让村上的农副产品高效地运出来,进而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村庄繁荣,村民富裕。所以修路这件事,芦草砭村得做扎实了。

  “现如今我们出村,再也不用夏天河上过,冬天冰上走,雨水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了。”村民周同学走在新建的过水桥上,高兴地开起玩笑:“看这道路平整又方便,就连鞋也少废两双。”

情系村民实事,以真心换取真情

  “驻在芦草砭村,咱就是芦草砭人,这里每家每户的事就都成了我的事,都得想方设法给解决好了。“张伟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村子里住的老人多,所以在开展养老认证工作时,好多村民都愁不会用手机认证。怎么办?张伟兵主动当起了“服务员“。他挨家挨户上门为村民下载手机APP进行养老认证,同时帮助村民代缴各类保险,顺便还能开展惠农政策宣传,从发展产业到修房整地,从种粮补贴到扶贫济困,从医保报销到子女教育……事无巨细,村民有啥不懂的,和“张书记”一拉,心里就敞亮了。

  村民陈彩霞就直夸“张书记好”,“肯为我们农村人想法子、办事情,能和我们农村人拉到一块、干到一块了。”

  “我家原来是拐沟里的, 2018年通过移民搬迁住到了楼房里,生活条件好了,但我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陈彩霞说,张伟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帮她联系了坪桥镇一家饭店。因为有个做饭的好手艺,陈彩霞工作的事情很快就落实了,在饭店干活,每月能挣3000元的工资。

  去年陈彩霞的儿子周磊大学毕业却一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半年时间过去了,还在家“啃老”,陈彩霞急得上火。“其实我知道,儿子想去当兵,那是他从小的梦想。”陈彩霞说,她一个农村妇女,哪知道怎么送孩子去当兵。还是张伟兵帮得忙。“张书记帮我们去打探消息,给我娃去做推荐,跑前跑后忙了好一段时间,孩子终于高兴地去当兵了。”这件事让陈彩霞心中着实感激。

   回首两年驻村时光,张伟兵感慨颇多:“驻村工作虽然平凡琐碎,但更多的是收获,是感动。只要你实心实意为村民做事,你就是他们的心上人。”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