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至县委组织部 王洋洲
今年以来,周至县委组织部认真落实省市要求,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突出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重点,全力推进“五个美丽”建设。全面动员,“两个作用”发挥更加突现 党员联系群众包户全面覆盖组织1.12万名农村党员联系10.8万户的群众,做到了包户全覆盖、管理全方位、服务全程化,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通过“说、商、办、评”四个环节,让群众广泛参与村务管理、决策和监督,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镇街党委全面推广丹阳联村“两会一队”模式,通过开好“板凳会”、讲好“故事会”、用好“宣传队”,使贫困群众自我脱贫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目前,全县成立“宣传队”60余支,开展“板凳会”200余场、“故事会”40余场,参加“两会一队”的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达到800余人次,参与群众达15000余人次。
镇街党校“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
全县20个镇街全部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要求,开展了镇街党校规范化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解决了村干部青黄不接、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七一”期间,县上还从党费列支100余万元支持镇街党校建设。
上半年,从全县选派5名科级领导干部挂任县扶贫办副主任,抽调22名后备干部到县扶贫办挂职锻炼,县级扶贫力量进一步加强。与20个镇街党(工)委、132个村级党组织和“四支队伍”主要成员签订责任书,做到了脱贫攻坚责任到人。同时,注重“三项机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运用,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直插基层,镇街班子责任不断夯实
坚持抓好镇街党(工)委书记“三个三”工作机制落实。各镇街党(工)委书记每周深入3个工作相对滞后村,检查党建、脱贫攻坚等工作;每周至少与3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队长座谈,交流工作进展情况;每周电话至少抽查或实地走访3户群众,了解工作成效,促进干部下沉基层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提升。
围绕打造脱贫铁军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2024名新任村“两委”干部中,党员占比达到70%以上,264名党支部书记中,致富带头人158名,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制定了《全县行政村撤并后村干部补贴发放工作实施意见》,根据村人口、合并村数以及合并距离等情况,新增领取补贴人员110余名,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各显神通,“四支队伍”融合更加高效 打造脱贫攻坚战场“尖刀连”
成立县整合“四支队伍”办公室和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四支队伍”管理。结合新一轮镇村改革,对合并村“四支队伍”进行了调整,选派驻村帮扶人员414人,“四支力量”得到有效整合。今年以来,“四支队伍”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近1.5亿元,解决贫困户就业2601人。
打好四支队伍管理“组合拳”
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勤、工作纪实、日志月审评优等制度,“四支队伍”管理更加规范。上半年,对履职不力的2名第一书记进行了召回,并在全县进行了通报;下发日志评优通报9期,表扬优秀日志61篇。加强对干部关怀,为414名驻村工作队员办理了体检卡和人身保险、赠送了保健理疗包。
提升实战能力水平“精准训”
通过举办新任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四支队伍”专题培训班,开展擂台比武、座谈交流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四支队伍”进行轮训,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县镇两级已累计培训“四支队伍”成员3654人次。
协同发展,“五个美丽”蓝图更加清晰 推广联村党委,壮大集体经济
在不断完善竹峪丹阳联村党委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全县联村党委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会,分片推进会,每周上报工作进展,使联村党委模式在周至落地生根,成为推动“三变”改革、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引擎。截至目前,全县成立的23个联村党委,共建立各类合作社和引进企业32家,覆盖贫困村达到100%。
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了以争创“脱贫攻坚红旗村”“美丽党建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乡村红旗村”“社会治理红旗村”等“五面红旗”活动,为农村各项工作树立标杆。通过申报创建、联合评选、县常委会确定等程序,县委首批命名表彰“五面红旗村”38个。对创建“红旗村”成功的,由县财政对村“两委”正职补贴每月上调500元,对其他村干部补贴每月上调300元。同时,从县管党费向“美丽党建红旗村”所在镇街和村各划拨奖补资金1万元,支持各村开展创建活动。目前,也已经全面开始,通过表彰和落实奖补政策,党组织参与第二批“五面红旗村”创建工作更加踊跃,在全县形成了争创先进的浓厚氛围。
发挥典型引领,提升“五个美丽”
在县委对“五面红旗村”进行表彰命名的基础上,各党(工)委还分别采取表彰大会、现场观摩等形式,组织下辖党组织书记对标“五面红旗村”开展争创活动。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新闻媒体报道等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打造周至“五个美丽”样板。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