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四个聚焦”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时间:2023-12-18    点击:685866
作者:张静
 今年以来,白水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四个聚焦”为抓手,筑牢战斗堡垒、育强攻坚队伍、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治理,切实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组织提质”,让战斗堡垒“强”起来。持续推进“星级村”党组织创建工作,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副书记、组织委员包抓32个“星级村”党组织,创建市级“五星村”党组织5个,其他星级村党组织27个。常态化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逐村摸底排查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个,落实落细“一名县级领导带队、一名镇主要领导包联、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个市县部门帮扶、一本整顿台账、一张群众评议表”“六个一”机制,制定“一村一策”整顿方案,实施“四单制”动态管理模式,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深入开展“头雁领航晒成效 村村竞赛促振兴”活动,围绕“比基层党建、比集体经济、比人居环境、比基层治理、比乡风文明、比清廉建设”组织观摩晾晒21次,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履职答辩”活动8场,通过晾成效、显身手、争先进,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争先晋位的浓厚氛围。
聚焦“干部提能”,让攻坚队伍“活”起来。实施“五百培优”行动,组织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力量、村级致富带头人、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7场次,培训850余人,实现乡村振兴村级干部培训全覆盖。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从“四类人员”中选拔一批“三高三强”型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预备人选,建立“结对培养、考察评议、教育培训、考察管理、备用结合”五项制度,储备培养优秀村级后备干部383人。坚持“因村精准选派”原则,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4名、驻村工作队员128人,建立“每周一次访谈交流,每月一次督导,每季一次工作通报,每半年一次总结研判”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压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提升培育计划,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白水县学习中心,有针对性地开设农林经济管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等实用专业,93名村干部在理论学习中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聚焦“产业提速”,让群众口袋“富”起来。推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印发《在村企党建联建中开展“六个一”活动的通知》,拓展提升村企党建联建工作成效,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组建县级“红色助力团”,成立4个功能小组,征集96人建立8个红色助力团专班,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难题共解,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组团式”服务50余次,助力集体经济“消薄壮大”。探索“党组织+撂荒闲置土地入股+企业托管”新模式,全县3个镇13个村党组织把解决撂荒、闲置土地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通过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兜底,联合种粮企业整合撂荒、闲置土地750余亩,增加集体收益20余万元。推广“党组织+文化旅游”模式,围绕“党建+集体经济+旅游”,开发农家乐、度假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打造了和家卓村田园综合体、林皋湖生态旅游综合体、仓颉庙人文旅游综合体、武庄村红色旅游综合体等多个典型。
聚焦“治理提效”,让乡风民风“美”起来。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承诺、领办项目和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党组织+网格”工作模式,把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941个,网格员1698名,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实施“阳光公示”制度,制定“三务”公开清单8类79项,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约四会”制度,组建“乡贤议事会”“群众板凳会”,发动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参与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持续开展身边榜样和先进人物评选宣传,有效推动民风不断改善。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心骨”“领头雁”作用,探索建立“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发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