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笃行实干绘新景

发布时间:2024-01-04 点击数:719182


— 安塞区招安镇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作者:高飞

  穿行于安塞区招安镇,抬眼望去,一条条乡村道路蜿蜒平整、通村入户,一栋栋农家新居绿树掩映、窗明几净,一个个产业基地生机勃勃……一幅村民富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跃然眼前。

  近年来,招安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乡村治理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林果、棚栽、畜牧三大产业竞相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美好。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共进,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种好菜,卖好果

  在招安镇枣湾村枣湾大棚产业园,一排排新型日光温室大棚整齐矗立,沿着杏子河连绵延展。

  “项目由区上规划实施,占地800余亩,共分三期建设。”枣湾村党支部书记高玉红说,目前占地470亩的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共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大棚65座6500米,全部租给了30户135名种棚农户。

  种植户杨小龙正在棚内忙着打理黄瓜藤蔓。他说自己在隔壁大湾村种大棚好些年头了,也算是种大棚的“老手”了。“今年在枣湾租棚种黄瓜,新棚新长势,黄瓜长得尤其好,是全村第一家上市出售的。”杨小龙说着就摘了一根翠油油、水灵灵的黄瓜让记者品尝,他说,“自种上大棚,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日子过得舒心着呢。”

  枣湾大棚产业园项目建成,枣湾村大棚种植户杨翠更是高兴。“大棚修到家门口了,你说好日子来不来。我家这棚也是黄瓜,早都卖上了。”杨翠爽朗的笑声特别感染人。

  “园区能让大棚种植户户均增收7万多元,同时产业园还吸纳村民务工、运输、营销等,可拉动枣湾村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200元,让枣湾村实现集体经济从0到35万元以上的突破。”高玉红说。


  枣湾村的大棚蔬菜正卖得红火,招安镇新庄科村的果农汪成虎早在秋天就迎来了“甜蜜大丰收”。

  “今年我的园子一共产了20多万斤苹果,1斤卖了3块多,收入60多万元。”汪成虎说,因为苹果好、商品率高,他家苹果还在果园里的时候就被客商全部收购了。

  “苹果红得多,日子过得火。”种了十多年苹果的汪成虎说,2011年他开始种苹果的时候,镇上正在大力推广林果业,农户大部分还是种点杂粮“靠天吃饭”,日子过得温饱有余富裕不足。如今,走在招安镇的山山峁峁,果园一片连着一片、一山挨着一山,一到秋天,漫山遍野果香醉人。果农的日子也像满山红彤彤的苹果,一年更比一年红。

  近年来,招安镇坚持“川道棚栽业、山区苹果业、拐沟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棚栽、林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新增大棚112座,累计达到550座,弓棚210棚,大棚棚均收入7万元左右;全镇累计发展苹果4.9万亩(挂果面积2.4万亩),形成了碾盘沟经白台、庄科至曹咀,谢屯经岳中庄、康岔至前山,新庄科经小桥沟、李家沟至王尧3条万亩果业带,2021年获得全国苹果产业百强镇荣誉,苹果产业已成为全镇农业产业的“名片”;规模养殖场达59个,其中湖羊养殖场22个,存栏湖羊6000只,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124户,人工种草1.5万亩,深入推进动物疫病防治,免疫密度和牲畜耳标佩戴率均达100%。

住好房,上好学

  在招安镇移民搬迁安置小区里居住的高海庄一家,前些年才搬到小区里。

  “原来住的是接口子窑(指土窑洞外接一层石头面子的窑洞),2013年强降雨的时候受灾比较严重,地基塌陷了,住着实在不安全,当时政府有灾后扶持政策,我们就搬到这里住了。”59岁的高海庄说,住在小区里干净卫生,房子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院子里绿化条件、健身设施好,过的就是城里人的生活,距离村上也不远,农活一点都不耽误。

  从高海庄家的窗户望出去,就能看到不远处的招安镇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

  这些年,招安镇的教育事业不仅在安塞区走在前列,在全市也处于第一方阵,教育教学工作屡创佳绩。


  据了解,为了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招安中学成立了“阳光少年”委员会,根据学校实际,每月评选一批“阳光少年”,让这些阳光少年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担当精神负责考勤、纪律、卫生、学习、助学、纪检、文体等日常工作的督查与评比,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主人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荣誉意识)和五种能力(自控能力、处事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促使每一位学生像阳光一样明亮,品行端正,善于合作,乐于助人。

  “以前传统的教育方式是靠‘管’,现在是要靠‘育’,通过‘阳光少年进校园’活动,一方面减轻了学校的管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招安中学校长白国海说。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秉承“立德行、强素质”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关爱和发展的工作重心,聚焦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聚焦教育质量的提高,创新工作思路,凝聚集体力量办学,依托集体智慧兴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走出了招安镇初级中学特有的发展之路。

  招安镇初级中学特有的发展之路指的就是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乡镇学校面临着生源急剧减少、学校难以生存的情况下,招安中学学生不减反增,质量遥遥领先,这种情况被一些教育人士和新闻媒体称为“招安现象”。

  近三年来,招安中学净增学生700多人,由18个教学班增至33个教学班,教学质量连续16年在初中毕业学业检测中稳居全区第一,2018年跃居全市87所公办初中的前五,2020年全市前十。在2021年7月份的初中毕业学业检测中,参加中考学生497人,达到延中录取分数线的有59人,其中贾倩同学以763分的成绩位居全区第一。

小网格,大格局

  枣湾村总土地面积16.4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330户1080人,有党员49名。去年以来,村上按照区委“134”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建起了村级综治中心,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取得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微治理”新成效,为全区基层治理提供了“枣湾经验”。

  58岁的枣湾村村民高大平在村上经营着一家小卖铺和小吃店,闲暇时,自己就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经常会在不经意时点开广告弹窗导致个人信息泄漏。五花八门的诈骗电话疯狂“轰炸”,缺乏甄别能力的高大平时常会被骗子“牵着鼻子走”。

  “网格员给我们经常宣传防电信诈骗知识,而且我一旦有侥幸心理的时候也会联系网格员,听听他们的说法。多亏了网格员给我们的帮助,不然我要被骗走不少钱。”枣湾村村民高大平说。

  “‘问题无大小,件件系民心。’因此,小问题我们就让各级网格员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就在党支部的调解室来协调解决。如今,原先的大问题变成了小问题,小问题变成了没问题。”高玉红说。

  农村是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农民的法治意识仍然比较薄弱,法治观念水平也有待提升。2021年以来,枣湾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网格员和乡村能人,通过定期巡逻、入户走访、微信联系、人民调解等方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防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解决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2022年以来,枣湾村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一级网格员,支委委员为二级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党员等为三级网格员,实行分级包抓、划片管理。村上积极开展道德评议、乡风传承活动,发动农村党员、两代表一委员、乡村振兴包联单位与群众结“对子”,滋润了民心;组织网格员开展“服务送上门、入户解难题”活动,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

  枣湾村党支部将全村330户按照家庭实际情况分为放心户、关心户和连心户,放心户指人均纯收入高于全村人均纯收入,家庭情况较好的户,标注为绿色;关心户指人均纯收入低于全村人均纯收入,家庭情况相对稳定的户,标注为黄色;连心户指有生活困难、重大疾病或社区矫正人员的户,标注为红色。村网格员根据不同色类,分别按照1个季度、1个月、1个周定期上门走访排查。

  “我们创新实行了‘一二三’的枣湾村综合治理工作方式,即围绕群众安定团结、乡村和谐稳定一个中心任务;突出将服务贯穿网格事项办理全过程,将制度贯穿管人管事各方面两个总体要求;通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枣湾村村民自治能力大幅提升,道德风尚充分发扬,法治意识显著增强,村子风貌焕然一新,让‘小网格’真正筑牢基层治理‘大格局’。”招安镇党委书记高海洋说。

  不仅如此,近年来,招安镇纪委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监督职能,持续利用执纪问责“四种形态”措施,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扎实开展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作风整治活动,健全完善信访举报线索处置机制,强力推动“一卡通”“挂证取薪”“三资”“耕地非粮化”等专项治理落地见效;加强村级监督,畅通群众监督和诉求反映渠道。加强村级“三资”及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实时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信息,实现村“三务”公开监督阳光化、透明化;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建立干部队伍管理办法、村干部管理制度、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管理办法,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招安镇落实落细。

  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都化作了一张张绽放的笑脸,温暖的民生答卷托起全镇群众稳稳的幸福。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