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4-05-07    点击:688020

作者:行毅帆

近年来,合阳县围绕“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强化党建引领,创新载体举措,深耕厚植、赋能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坚持书记县长主官主抓、分管领导专责专抓、12名县级领导包镇包抓,每月调度指导、每季观摩点评、年底考核评议,形成以抓促为、以督促干、以考促效的推进机制。深入实施“乡里乡亲 共同富裕”行动,对村级党组织阵地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提升,统一标识标牌规范、健全服务功能、建立管理使用有效的“乡里乡亲”党群服务中心,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形象,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创建星级村党组织94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6个,累计打造“五项行动”村级示范点96个,共有64个村党组织被确定为“一类”村党组织,推动村级党组织建设水平全面进步整体提升。

育好头雁队伍,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头雁工程”,每年选派一批村党组织书记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培训,每年举办一次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评选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13个,有力促进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百千双万”工程,邀请部门业务骨干、基层优秀工作人员、大学专家教授等,每月开设一次网络视频辅导、每季度举办一轮政策业务培训、每半年组织一次外出实地学习,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期培训3500余人次。实施后备力量培育“雏雁工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镇(街)党校、党建云平台等载体作用,对后备力量进行政策理论、经营管理、致富能力等方面培训,建立健全结对帮带、动态管理、试岗锻炼机制,全县共储备后备力量481人。

深化驻村帮扶,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按照因村选派、尽锐出战的思路,接续做好新一轮驻村干部轮换工作,向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软弱涣散村等“五类村”选派工作队90支、第一书记109人、工作队员181人,做到人村相宜、人岗相适。建立“六项机制严管理”,健全“十项措施”抓帮扶,实施“5411”驻村制度,制定“三评三考双挂钩考核办法”,严格落实驻村干部各项待遇,定期开展关心关爱活动,让驻村干部“驻身”“驻心”更“助村”。在驻村帮扶的有力推动下,与省武警总队打造出种养殖产销一体化模式,与省人防办打造出“规模种植+观光旅游”模式,与西农大打造出“三团一队”帮扶模式,与陕铁集团打造出“特色种植+就地深加工”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壮大集体经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推行“帮扶一批薄弱村、巩固一批成效村、奖补一批先进村、创建一批典型村”的扶持措施,每年整合5000万元项目资金,以奖代补、培先树优。全面推广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十种路径”,探索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沟北经验”、粮食生产托管经营的“新民经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的麻阳经验等典型案例,全县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的村17个,10万元以上113个。充分发挥“县校合作”西农定点帮扶优势,用好“三团两站一队”人才力量,先后有12批200名硕博士研究生、189名专家教授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市县级专家工作站10个,引进新品种100余个,推广新技术60余项。同时,建成红薯、樱桃、葡萄等深加工生产线,培育出油用牡丹、香草制剂等生物制品企业,开发出金银花水、小米锅巴等商品,为农产品插上“科技翅膀”,为集体经济增添后劲动力。

提升治理效能,凝聚乡村振兴“强磁场”。以实践创新为驱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探索构建“一核五会六个一”乡村治理模式。强化村党组织“核心管事”作用,建立村级各类自治组织定期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年度述职等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类组织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实现党的建设更加坚强,制度体系更加规范,责任落实更加有力。细化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庄建设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在乡村治理中的齐抓共管责任,加强村级事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推进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做到凡有红白喜事必有人员到场。聚焦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推行“六个一”举措,建立2619人的村级“全科网格员”队伍,建成226个“五堂合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细化8类73项事项清单、24项可代办事项形成《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目录》,围绕“10+X”清单内容建立积分奖励“一套机制”,打造全县统一基本功能、各村差异建设的数字乡村20个,累计开展“乡村说事”1569次、化解问题1546件、村级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供稿:合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