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维平
韩城市聚焦“全面规范”主题,注重分类施策,推进整体提升,在强基础、抓队伍、提效能上下足功夫,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化提升、晋位升级。
夯实“堡垒”,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水平。领导责任必须落实到位。对标《渭南市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办法》,加强统筹指导,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表”,画出“路线图”,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市级领导干部包联“软弱涣散”村、乡镇主要领导包联困难村,不断完善以市抓镇、以镇促村,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典型样板引领到位。对标“一类村”“一强五好”创建标准,优选8个底子好的村级党组织作为示范标杆,逐村制定追赶目标和措施,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盘,引导其他村级党组织比学赶超,确保学到实处、干到实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已经整顿到位。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将软弱涣散村、后进村全部纳入“三类”村范围,落实“六个一”措施,持续开展“一村一策”集中整顿,让后进村增“后劲”,力争“三类”村实现整顿转化新突破。
育强“头雁”,锻造过硬村级干部队伍。强化村干部日常管理。严格执行《韩城市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暂行)》,落实镇村党组织书记“六个一”党建工作职责,以工作职责清单化、督导检查项目化、考核评比精细化,加强村干部日常管理和述职评议考核,夯实村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驻村干部考核问效。聚焦为基层减负和考准考实,修订完善“一规定两办法”,精简考核指标,统一考核标准,驻村帮扶“工作指南”升级为2.0版,建立“月指南、季清单、年考核”机制,推动以考促干,考“资料”向考“成效”转变。强化乡村人才培养。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干部能力提升的必修课,推动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培训全覆盖。开展“擂台比武”活动,以赛促学、以学促能,不断提升“头雁队伍”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积极构建“乡土人才—党员—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选育模式,梯次储备优秀后备干部。
突出“融合”,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全覆盖党员队伍体系。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的成果,强化基层组织功能,深化“岗区队”建设,常态化组织“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矛盾化解、防汛抗旱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亮身份、冲在前。构建全覆盖网格化管理体系。积极用好调查研究、“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有效经验,按照“全域定网、网中定格、格上定人、人上定责”四定模式,做好“进网入格、领单服务”,推动实现民意在网格内掌握、需求在网格内发现、服务在网格内开展、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构建“多点迸发”基层特色治理体系。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一村(社区)一特色”,不断完善板桥镇“邻里帮”服务品牌等基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广运用“四联调解”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深化“联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农业合作发展共赢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真正把群众凝聚到产业发展链上,促进农户直接受益、均衡收益。探索工业合作发展共赢模式。立足村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统筹劳务资源,提供资源性、配套性服务,多途径发展“以工带村、以村兴企”模式。探索文旅业合作发展共赢模式。紧随消费升级的趋势,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发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劳动实践等发展项目,探索“以农筑底、以文育人、以旅兴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索要素合作发展共赢模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元化推动联农带农富农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实现集体受益、群众满意、干部暖心的多方共赢局面。
供稿:韩城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