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陈仓:党建引领谋发展 集体经济促振兴

时间:2024-05-26    点击:686247

作者:宝鸡市陈仓区委组织部   张宁辉

近年来,宝鸡市陈仓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强化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全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十三条措施和全市十五条措施,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有效盘活季节性撂荒地,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面提质增效。

坚持组织引领,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做到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镇街组织、村级落实、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整合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工作力量,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协作,把重要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纳入乡村振兴重要内容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推动耕地、项目、资金、技术向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聚集。建立完善领导抓点、干部包片责任体系,把责任层层传递到镇街、村,压力传导至一线,把目标任务落实到经营主体,落实到具体地块。以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粮食规模化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坚持多管齐下,打出集体经济发展“组合拳”。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出台陈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方案》《粮食生产奖励激励措施》《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奖励资金,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发挥农业教授、技术人员、乡土人才、田秀才、土专家优势,围绕粮食等大田作物开展技术培训10场次、累计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员1000余人次。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大学生、务工、退役人员共120名,参与流转、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强人才“势能”。周原镇的年轻人开着宝马、奥迪种地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三是强化项目支撑。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资金14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70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周原、慕仪10万亩旱田变水田。2021-2023年整合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共实施粮食社会化服务项目25个,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322万元,采取“流转+托管”方式盘活季节性撂荒地面积达3 万多亩。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推广应用集成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广条锈病统防统治,节水灌溉,硬茬播种,无人驾驶技术。先后实施农机深松7万亩,粮食测土配方施肥每年55万亩,小麦3335宽幅沟播23万亩次,玉米5335节本增效技术每年播种8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规模化经营为方向,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提高种粮规模效益。

坚持示范引领,打好壮大提质“主动仗”。一是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依托试点项目,既孵化培育数量,又注重提升质量,同向发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58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23个、市级十佳社13个、市级优秀社20个;建立家庭农场 119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个。培育粮食生产加工规上企业2户,发展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116个。二是坚持多元发展。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各类主体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竞相发展。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统一经营的功能,为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引导农民合作社利用贴近农户、聚焦产业的优势,向成员提供各类产中作业和产销服务,发挥纽带作用。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发挥产业链的服务带动作用。共引导、扶持各类经营主体93家,参与农业社会化生产服务。三是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运行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为主导的托管服务模式,实现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服务,提升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和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慕仪、周原、贾村等镇已全面实施全镇行政区域“全托管”“环节托管”“季节托管”,通过提炼总结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先进典型经验并向全区推广。全区适度规模经营质效明显,粮食生产持续稳定,2023年小麦产量亩均增幅10%,农户亩均节本增收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