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以“三变”解“三难”

发布时间:2024-09-12 点击数:686124



作者:惠 

从延安市城区往西,车翻过几道高坡,再拐过几个弯,经过大概半小时车程,就来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

立秋一过,村里的大片苹果园里,枝头的果子已经由绿转红,长势喜人。正午时分,村民赵永东顶着烈日在自家的20亩果园里忙碌,晶莹的汗珠顺着黝黑的面庞滴到脚下的黄土地上,他乐呵呵地说:“今年的果子长得好,收入保准比去年高,卖个20万我看差不多。”

10年前,南沟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这里曾面临着“出行难、娶亲难、干事难”三大难题。“现在村里光景好了,以前可不是这样。那会儿路是弯弯曲曲的,地是星星点点的,林是稀稀拉拉的,大家伙住的是土窑洞,关键还攒不下钱。”赵永东回忆。

穷则思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沟村党支部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过10来年的探索和奋斗,初步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成了远近闻名的“三变”改革样板村,一年到头前来村里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实施“三变”改革,第一步是把资源变资产,破解发展难题。“我们村土地资源丰富,但比较零散、质量差、效益低,以前大多撂荒弃耕。2014年,村里和本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张维斌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村党支部负责,以村小组为单位,将全村7个村民小组的所有土地反包倒租到村集体,由村集体集中流转给该公司。”南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润生细细道来。

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置了土地、人口、村集体、扶贫4种股权,合作社将土地资源和政府投资项目形成的资产量化折股,入股到该公司,共同建设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公司每年保底给合作社固定分红35万元,合作社按占股比例给群众分红。通过资源整合量化,激活了沉睡的资源,为下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打开了突破口。

资金变股金才能激活内生动力。但由于观念保守,不少村民有钱也不愿入股,怎么办?为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2018年,村党支部发起成立格桑花谷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动员村民投入资金入股,与南沟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停车场,合作社的股份为优先股份,现在每年可为群众分红24.9万元。

如何让农民变股东,实现合作共赢呢?答案就在眼前硕果累累的苹果园上。“2015年,惠民公司对1000亩农耕地进行集中整治,建成了高标准矮化密植果园1060亩,并进行了股权量化。村民以1000亩土地和各级财政投资量化股权49%,惠民公司投资量化股权51%。通过土地整理新增60亩果园,村集体占股49%,惠民公司占51%的股份。果园前3年的投资费用由企业全部承担,第4年挂果后,净利润按占股分红。达到盛果期后,农户每亩年收益2200元左右,村集体每年分红10万元以上。”张润生介绍。

如今的南沟村,通过“三变”改革的助力,探索出村企联建、飞地模式、光伏增收、果树认养四种发展模式,拥有现代农业、劳动教育、乡村旅游三大业态,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村民除了户均10亩果树外,人人都是股东,每户至少入股1个合作社,有的甚至入股3个合作社。村里还成立了务工队,由公司给困难群众安排岗位,每人每天100元。“村民收入渠道丰富多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21500元。”张润生自豪地说。

“现在柏油马路通到了家门口,我们吃上了放心水,土窑洞不住了,都住上新房了,年年还有分红,光景一天比一天好!”村子的变化,村民李维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通过“三变”改革,昔日的“三难村”蝶变成了“幸福村”,在外打工的游子也陆续回来了。“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既然在家门口就能挣着钱,谁又愿意漂泊在外呢?”80后张忠感慨地说。2017年,他决定返乡,如今已成长为村委会副主任,“我计划明年流转20亩地搞苹果种植示范,还要创建青年创业园,号召更多返乡青年在家乡干一番事业。”他说。

供稿:安塞区委组织部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