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招安镇枣湾村:党建引领“强引擎”乡村振兴“阔步行”

时间:2024-09-30    点击:658338


                  作者:马 杰                  

近年来,枣湾村党支部以“抓党建、强治理、兴乡村”为主要目标,严格落实“三有三创”制度,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发展富民产业,加强基层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斑斓画卷”。

                                   

建强支部,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强大动能。村党支部以“三有三创”为载体,切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标准,全心全力推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一是抓班子,一心一意提升支部凝聚力。村党支部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夯实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先后组织党员开展党务知识学习29次、乡村振兴培训10场215人次、大棚种植培训8场312人次、葡萄种植培训3场共148人次,构筑起了上下配套、团结协作的组织网络,使支部真正成为说话有人听,号召有人干,群众能认可的“主心骨”。同时,按照镇党委成立果蔬技术指导等五支服务队伍模式,组织本村党员成立服务小分队,作为镇党委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采取分级服务的办法,通过便民服务站坐班代办、电话沟通代办、微信建群联系代办、发放便民服务卡等方式,累计服务群众826人次,进一步将镇党委的服务体系延伸到村组、农户。特别是村上组织的矛盾排查化解小分队,在大棚蔬菜产业园的土地流转上,通过积极宣传、上门沟通等方式,逐步转变群众观念,排查化解问题12件,有力推动了项目的落地。二是抓产业,聚合发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村党支部牵头领办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村民种植过程中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支持,在蔬菜销售过程中提供帮助服务。在建设47座新型日光温室大棚项目落地枣湾的过程中主动作为,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产业部门+施工方+农户”五方合力促发展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实现了集体经济每年从0到35万元以上的突破,预计将拉动全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200元。同时村党支部编制完成了乡村振兴(2022—2025)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规划建设小杂粮加工场、引进光伏项目,扶持残疾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富余劳力向外务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腾飞蝶变、村民增收致富。三是抓管理,从严从实助力党员认岗服务。村党支部以党员承诺制为载体,以“党员固定活动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为抓手,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带头服务群众,结合党员自身优势和专业技术,全村18名有能力承诺的党员共认领岗位8个,提出各类服务事项39件,实现了任岗党员人人有服务岗位,处处有展示平台。村党支部对设岗定责后的党员,通过农家书屋以会带培、党员远程教育学习等方式,定期对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政策理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和服务意识。村党支部对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成绩突出的党员,在产业扶持上予以资金和技术倾斜,列为村组后备干部人选重点培养,为建设“乡村美、百姓富”的和谐枣湾注入了党员争先进位的持久动力。

汇聚合力,推动产业园项目高效建设。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移民搬迁后续产业,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规划实施了枣湾大棚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是严明责任,有力推进工程施工。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大棚47座共6500米,并统筹配套自动控温、电动卷帘、电动轨道车、物理防控等实用技术设备。今年在大棚巷道建设弓棚100座,项目建设已完工,下步将在园区内选取8棚,引进新型黄瓜、辣椒、彩椒、草莓等果蔬品种30余个开展试验示范。二是统筹配合,建立园区建设管理新模式。产业园区建设以项目为引领,镇村两级负责协调村民实施前期土地流转并配合施工方建设,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区上产业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指导施工方建设;施工方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保证工程质量,提供后续维修服务;332户涉及土地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并得到经济补偿。产业园建成以后,全部交付枣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先交租金,再入园”、合同“三年一签,租金一年一付”的租赁模式,以每棚每年每米120元的价格租给种棚农户。同时成立产业发展服务公司,按照合作社要求,以企业化方式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协调争取技术指导和水电费缴纳、排蓄水设施维护等相关服务。三是聚合发力,形成大棚蔬菜产业集群。产业园大棚全部包棚到户,30户135名枣湾种棚群众取得了大棚租赁资格,并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租赁协议,其中低收入户4户12人,生活困难户5户17人。预计农户种植大棚后,户均纯收入将增加7万余元,人均增加15000元,同时产业园吸纳村民务工、运输、营销等,预计将拉动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200元。枣湾大棚蔬菜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招安镇规模最大的易地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基地,与招安、白渠、谢屯、岳中庄等村合有大棚320座,弓棚500余座,聚合形成招安镇大棚蔬菜种植产业集群,为种棚村民和移民搬迁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保障。

网格管理,实现基层“微治理”生动实践。村党支部以区委“134”基层社会治理为工作抓手,建起了村级综治中心,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综治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维稳等6项工作制度,设立了产业指导、法律服务等志愿服务小组,组建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一级网格员,支委委员、村民小组长为二级网格员,党员等为三级网格员的网格管理体系,通过网格员记写走访日志、定期汇报工作、日常开展培训、工作成效评比等方式,不断建强网格员队伍,实现了大事小事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微治理”新成效。一是突出“德治”,创新建立“党建+网格”模式。村党支部积极开展道德评议、乡风传承活动,发动农村党员、两代表一委员、乡村振兴包联单位与群众结“对子”,做到“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三长合一到户(河长、林长、路长)、精准服务到户”,滋润了民心。同时,组织网格员深入开展“服务送上门、入户解难题”活动,做到“心连心”入户问候传递关爱、“面对面”走访沟通了解需求、“一对一”跟进诉求解决困难,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二是深化“法治”,全面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党员、网格员和乡村能人,通过定期巡逻、入户走访、微信联系、人民调解等方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防电信诈骗相关知识,提高了群众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做到了“早发现、早研判、早干预、早处理”,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解决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村党支部建立了枣湾村矫正人员和重点上访人员等相关台账,落实具体联系人员,一对一宣传有关政策法规,了解诉求和生活情况,帮扶解答解决问题,强化管控服务。截止目前,全村网格员已解决村民问题18件,排查化解矛盾8起,便民服务91次,疫情联防49次,集中环境卫生整治13次,累计服务群众326人。三是激发“自治”,稳步推行三色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村党支部将全村330户按照家庭实际情况分为放心户、关心户和连心户,放心户用绿色标记,指人均收入高于全村人均收入,家庭情况较好的户,全村有302户,网格员每季度定期走访排查1次;关心户用黄色标记,指人均收入低于全村人均收入,家庭情况相对稳定的户,全村有22户,网格员每月走访排查1次;连心户用红色标记,是指有生活困难、重大疾病或社区矫正人员的户,全村有6户,网格员每周走访排查1次。通过三色分类管理,动态识别,基层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整村覆盖、突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夯实四化,村民自治能力大幅提升,道德风尚充分发扬,法治意识显著增强,村子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