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 凯
今年以来,延安市安塞区化子坪村党支部扎实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深化“三有三创”制度为主线,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目标,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着力在夯实基层基础、壮大集体经济、深化乡村治理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创建“服务型”支部,打造乡村振兴“火车头”。一是提升支部引领发展能力。村党支部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第一引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微服务工作站。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网格员为主体,成立便民服务队伍,设置办事窗口,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简化办事流程,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中为群众提供便利,真正做到“群众有呼声、党员有作为”。三是提升基层“微治理”水平。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行“134”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机结合的治理载体,加强“一约四会”建设。按照“支部+党员+网格员+住户”的网格化工作思路,全村共划分了7个网格,配备28名专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治安巡逻、疫情防控等工作,做到了大事网内联动、小事格内解决、矛盾村内化解。四是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村上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三三制”工作法和“五包”责任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配备河道保洁员4名、专职保洁员9名,新建垃圾屋8座,公共厕所1座,维修污水管道1.5公里,清理垃圾20余吨,整治了鲍家营至镇政府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彻底摘除了“全镇环境卫生最差区域的帽子”。
创争“发展型”支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科学谋划布局。村党支部立足区域自然条件,通过反复论证提出了“山地大棚、沟湾养殖、镇区三产”的产业布局思路,科学编制出了《化子坪村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为产业发展找准了方向。先后建成了沙湾、沙咀子、鲍家营3个大棚菜产业基地,共计99座新型五代大棚,带动86户群众发展设施大棚蔬菜,吸纳200余人在蔬菜产业链条中增收。二是创新发展路径。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化子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化子坪村互助资金协会和蔬菜分拣分包装公司,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产业,为群众提供技术、资金、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增加收入。三是提升“造血”功能。将沙咀子、鲍家营大棚纳入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按照资源联享模式,依托杨园村7.65兆瓦光伏电站,每年固定分红106800元。盘活集体资产,出租街道门面房5间,年收入3.5万元。通过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增收,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厚实了“家底”,解决了“没钱办事”的难题。
创树“示范型”党员,锻造乡村振兴“排头兵”。一是锻造带富领富排头兵。近年来,通过开展“支部领富、党员带富”活动,先后建成大棚产业点3个,千只湖羊养殖场1个1200只,发展个体工商户109户。涌现出了刘爱军、杨杰、鲍生平等一批党员致富带富能手。二是锻造维护稳定排头兵。以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为抓手,利用地缘优势,与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平安创建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你我共享”的目标。截至目前,全村党员帮民解困、助民办好事达30余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余件,“有问题找支部、有困难找党员”已逐渐成为群众的一种习惯。三是锻造乡风文明排头兵。全面开展“张思德文明服务+”活动,组建了党员先锋服务队、产业培育服务队、矛盾调解服务队、政策宣传服务队、生态环境服务队、营商环境服务队等6支张思德志愿服务队,队员42人,先后开展了“张思德文明服务+植树造林”活动,“张思德文明服务+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活动,“张思德文明服务+矛盾调解”活动等,义务植树500余株,清理三堆100余处,清运垃圾30余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点2处,调处矛盾纠纷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