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洋县县委组织部 黄宁 王芳
洋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6752户、523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8%。面对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等困难,洋县积极整合党政人才、涉农人才、高层次人才“三类人才”,创新实施基础提升、头雁领航、人才下乡、科技特派员等人才助力“四大工程”,走出了一条凝聚人才、助力脱贫的好路子。
选派优秀党政人才 打造扶贫一线“尖兵”
洋县将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识别、培养干部的大熔炉,作为检验干部作风和能力素质的“赛马场”,用过硬措施力促优秀党政人才到扶贫主战场历练“淬火”。按照“选准人、选硬人”的原则,推行驻村人员推荐、考察制,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等程序从全县党政干部中择优选派370余名优秀党政人才到110个贫困村驻村扶贫。推行“钉钉考勤”“洋县扶贫APP”在线管理等制度,驻村人员在线报告工作情况、即时完善扶贫资料;鼓励第一书记参加所驻镇、街道办工作例会,选派优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外出观摩、考察培训。先后对全县110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两轮研判,召回第一书记28名、驻村工作队员10名,调整第一书记41名;提拔重用第一书记27名、驻村工作队员1名,着力打造“驻得稳、干得好、有奔头”的扶贫一线“尖兵”。
洋县扶贫专项研判组在金水镇走访群众了解情况
整合涉农技术人才 实施助力发展“四大工程”
针对镇村产业发展缺人才、贫困户产业发展缺技术的现状,实施基础提升、头雁领航、人才下乡、科技特派员“四大工程”,力促脱贫产业发展。一是实施基础提升工程。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在18个镇、街道办设立人才办、人才服务中心,挖掘乡土人才、在外人才资源,实施“三培两带”工程,从党员中培养生产、经营等实用人才1311名,把优秀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90名,把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96名,让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二是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从涉农系统技术人才、镇办优秀人才中择优遴选16名挂职科技扶贫副镇长,明确培育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目前已培育磨子桥镇一心村元胡种植等示范村53个,龙亭镇柳山村桃园等示范带35个,鸿源现代化农业等示范点60个。三是实施人才下乡工程。依托全县300余名涉农中高级技术人员和行业领军人才,组建农业、文化等六大类专业化人才服务团,开展黑米种植、“三变”改革等“拉网式”集中培训90余场,开展分散式技术服务覆盖8700余户次,累计培训致富带头人、贫困户2万余人。四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从人才服务团中遴选拔尖人才担任科技特派员,定期到村开展技术服务、扶贫惠农政策宣传等工作。目前,全县1.3万余户产业脱贫户已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建成连片黑米生产示范基地33个。
凝聚高层次人才 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县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保障人才重点项目实施。聘请长江学者、两院院士等专家人才42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顾问,邀请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45名人才举办洋县“有机特区·全域旅游”发展论坛。洋县积极启动发展有机产业促脱贫攻坚计划,共与高层次人才、高校达成全域旅游、有机产业等人才项目23个。今年,中国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示范基地在洋县草坝村挂牌成立,草坝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获得成功。草坝村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2017年实现销售6049万元,村集体积累达130万元,固定资产达1.35亿元,辐射带动周边文同、周家坎等村284户群众入社,贫困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洋县志建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教授团队加盟并建立院士工作站,成为中药材种植、植物提取方面的现代科技创新型企业,带动全县18个镇街道办、77个村发展银杏采叶园1.2万亩,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的优势逐步显现。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