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审批易搞定 师资来源杂 课程多噱头 千亿元早教市场岂容“杂草丛生”

发布时间:2019-01-2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点击数:320291

  “你家小囡在学什么?”“英语学了吗?”“拼音学得怎么样?”“字识了多少?”……寒假来临,不少幼儿园的小宝宝们又被家长赶往了一个个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那些今秋即将升小学的孩子,更是要利用这个假期为升学“冲一冲”。

  早教市场持续生意兴隆,小学推行“零起点”教育真的那么难吗?

  1 娃娃报班“多买多送”

  成山路上一家商业中心里开了好多培训班。殷女士给女儿桃桃报了一堆班,“幼升小冲刺班”是一周学两次,周五综合班是偏语文的,周日思维班是偏数学的,一次90分钟,从去年就开始学了,一年的学费是17200元。此外,桃桃还要赶到张江的金科路去上英语课,排在周四和周日,每次两小时,一年的学费共21700元。“孩子喜欢画画,跟着班上的一个同学一起去一个私人家教学画,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报了40节课,3200元。”殷女士对女儿的学习账本记得很清楚,“乐高是从三岁开始学的,在杨高路上的一家机构,现在已经学到了乐高编程初级,当初看到这门课是‘多买多送’,就一下子报了三年的班,还有89次课要学呢,要拖到孩子入小学了,中途是不能退出的,就混着吧。”殷女士接着说,去年暑假里给孩子报了一个拼音班、一个看图说话班呢,都是一个月的课程,总计8000元左右,这个寒假报的是两周的全天班,学自然拼读,学费2800元。殷女士坦言,报寒假班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不让孩子在家里成天看电视,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不如去上个全托班,还能学到点知识。

  孟女士在本市一家公办一级幼儿园当教师,今年正好自家娃也要幼升小了,于是就在寒假里给女儿报了好几门课,但和其他孩子比还算少的。周二学英语,1个半小时,70元一节课,是在小机构里学,算是很便宜的;周三学舞蹈,1个半小时,1200元一学期;周五学钢琴,每次150元,也是低价;周六上幼小衔接班,1个半小时,80元一节课。“如果等孩子到了大班才想到去报班,那肯定晚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从小抓起。比如,我现在带的小班,30来个孩子都是三足岁出头,在机构里学启蒙英语的有10多个人,学画画拼图的也有十几个,好像没几个人不报班的。”她说。

  2 进入小学先要“纠错”

  机构里真能学到些什么知识呢?幼升小衔接班之类的,所教的内容,真的符合小学正规学习的需要吗?

  真如文英小学曹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有些机构里学了拼音的孩子,会出现“韵母不带调、声母带调”等拼读不规范的情况;拼音字母的写法也不规范,如,“ɑ”的正确写法是“半圆加竖”,而在机构里学了半拉子的孩子却会写成“半圆加朝上的小尾巴”;有的孩子虽然会写一些常用字,但不按照笔顺规则写,比如“国”字,应该按照“由外往里写”的顺序来,但机构老师往往只要看到孩子的字写“对”了就行。“再拿算术来说,有些机构只会教小朋友刷题,不跟他们讲其中的算理,题目做多了,小朋友就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等到入了小学,有些小朋友认为自己在外面机构里面好像听过差不多的题目,就觉得什么都会了,其实还只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结果却弄得听课效率很低,这对他们学好知识绝对是弊大于利。”曹老师说。

  中远实验学校三年级组长张丽老师说,机构是营利单位,他们抓做题是强项,但班级管理、习惯培养却是弱项。有些孩子在机构里待了一年、两年,上课做小动作、随意插嘴,甚至随意走动,做作业也不讲书面整洁,这样一些不好的行为在机构里往往得不到及时制止,有些机构还将此作为孩子“有个性”“性格开放”的表现加以表扬,这种听课习惯一旦养成了,到了小学里老师们就要花好几年才能完全帮孩子纠正过来。还有,机构里的数学主要是培养应试能力,不太注重数学概念教学的循序渐进,以至于有些孩子概念都没弄清,但“套公式”倒学会了,自认为可以做得出题目了,家长也只重视一个卷面“成绩”,结果,孩子对基本的数学概念却认识模糊,对有的问题更是一问三不知。要知道,对教一年级的老师来说,有时情愿孩子是一张白纸,这样可以教他们从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知识概念开始学起,这比“纠错式”教学要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进步。

  3 不必盲目大量识字

  孟女士说:“至少我带的上一届大班里,八成以上的孩子都有过在外面机构里上课的经历,学拼音、学数学是两大‘主课’,报这两个班的孩子最多,其次是学画画。许多孩子进小学的识字量就早已超过了小学一年级的大纲要求。”

  2017年开始使用的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量已从原来沪教版的400字减少到300字,写字表也只列了100个字。不少家长对此颇感焦虑,小学生入学前应该识多少字为宜?“零起点”的孩子会不会追赶不上别人家的孩子?在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文自修》等举办的上海市小学生“美丽汉字小达人”大赛上,这些也成为专家热议的话题。据活动组委会对近5000名小学生和家长的调查,近四分之一的孩子在入学前认识的汉字就已经超过了1600个,而整个小学阶段要求的识字量也只不过2500个字;另有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现在读的课本中汉字教学量“偏少了,需要自己学更多”。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赵志伟认为,学习汉字要扎扎实实地一步步来,写字、认字、查字典、积累词汇,一步都不能漏,不能还没站直就要走,还不会走就要跑。根据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二年级的小学生只需“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针对不少家长盲目要求孩子在入学前大量识字的问题,华东师大附属小学江远沁老师说:“不需要过度关注学龄前孩子的识字量,家长们要遵循识字规律,注重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

  青浦区实验小学校长徐峰说,幼升小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心理上的准备,也包括作息时间的调整与适应,还有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强,而这个表达能力是需要从幼儿抓起的,这比识多少字、会多少算术题都重要。

  4 办机构需专业认证

  据统计,2015年时我国早教市场规模就达500亿元,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预估到2020年全国早教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然而,这个庞大的市场却也是杂草丛生。“审批易搞定、师资来源杂、课程多噱头”,这是坊间对目前一些早教机构的评价。对于早教培训机构,目前尚未规定谁来审批,基本上是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注册,而不是教育部门审批,导致这类机构的师资水平、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存在着“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状况。有些早教机构设置的婴儿感觉统合训练、幼儿球类训练等,其师资配备、课程内容等,还要涉及卫生、体育等领域,不是教育一家职能部门能够管辖的。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提出,有必要建立早教机构培训服务的专业认证体系,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这将便于消费者理性选择。

  再看课程内容。本市一家早教机构开设了0至2岁半孩子的口语课,宣称“启蒙口语,培养倾听习惯”。其实,幼教专家认为,襁褓中的婴儿主要的倾听对象应该是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而不是来自于“集体性训练”,倾听的过程也是一个亲子的过程,这对孩子亲近母语十分有利。让别人来给还咬着奶嘴的宝宝“启蒙”听和说,这是很荒谬的事。

  这个寒假也是机构“幼升小辅导”的旺季。比如,有一家机构传授的内容就包括了近五年民办小学招生“实战题大全”、面谈技巧模拟训练、如何择校,以及“牛娃”是怎么养成的等。这些所谓的“应试”技巧,实则与教育部门倡导的就近入学、小学“零起点”教育背道而驰。

  记|者|手|记

  监管有标准

  服务有质量

  早教的年龄越来越小?还离不开奶瓶的孩子要去报班上课?刚刚牙牙学语的孩子要学双语?笔还握不住的孩子已开始学绘画?3岁的孩子也已开始学“经济学”?甚至幼升小都要反复“刷题”?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在眼下的寒假里,与其说是家长有些疯狂,莫如说是培训机构的忽悠本领实在太大。

  我国目前约有1.13亿名0至6岁孩童。为他们提供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是亿万家庭的期盼和需要。

  去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所谓上千亿元的早教市场,不得不承认其中有相当多的刚需成分,但更肩负着公益责任。建立幼有所育的服务体系,就必须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保障服务体系主管有部门、发展有方向、政策有支持、监管有标准、服务有质量。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这个道理,所有的早教机构都没有置之不理的理由。 (首席记者 王蔚)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