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帮出好日子 扶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11-23 点击数:218377


——安塞区总工会帮扶白台村纪实

作者:王爱荣

 “安塞区总工会的同志们来我们村上快四年了,乡亲们的生活变好了,村子变美了,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同志们的热心帮扶!”……初冬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新修建的广场上,也照在村民们洋溢的笑脸上。自2015年起,安塞区总工会派单位业务骨干驻村帮扶招安镇白台村,现在已近四个年头,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脱胎换骨”,在2017年摘掉贫困帽子后,正大步奔走在小康之路上,书写着新的篇章。 

扑下身子取信于民
  招安镇白台村原是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位于安塞区西北部50公里处,距离招安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辖10个自然村,288户1003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9人,其中在册贫困户2户8人。
  白台村村民小组较多,各村组地理位置较远,村民之间联系甚少,人心涣散。工作队初驻白台村时,不少村民发出质疑:肯定是搞形式、做样子,光景自己能过成啥算啥,还能沾上他们的光?面对质疑,安塞区总工会主席吴塞平鼓励包扶的同志们要坚定驻村信念,干出实事来取信于民。
“在生产力当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驻村帮扶首先要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生活改善的盼头,这样干起工作来才能事半功倍,发挥消除贫困最深厚的力量。”吴塞平说道。
  于是,安塞区总工会的同志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人口情况、收入情况,掌握村民需求,并且深入浅出地把国家扶贫政策向他们讲懂、讲透。在走村串户查实情、田间地头聊民情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召集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总结出村里的致贫原因: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文化程度低且缺乏技能、青壮年劳力外出比例高、个别留守人员无创业意识。
  面对这样的情况,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制出“扶志富脑激发内生动力、厚植产业开拓致富路子”的帮扶方向。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安塞区总工会先从完善农耕器具开始,2015年补助旋耕机26台、喷雾器30台、果库修建补助28个(每个补助1000元)、化肥9.5吨等,在农耕器具方面总计投入90240元。
“有了旋耕机可省了大力气了,以前十天半月旋的地,现在一两天就好了,工会的同志帮我们干了好事情。”村民郭世会笑呵呵地说道。
  如果说第一批的农资补助让村民转变了看法,那么接下来这几年,为村民协调区水务局打机井3口,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与市物价局一起协调王家湾村电网改造,解决生产用电问题;协调村支部建立顺德农民种养殖合作社、养鱼坝,解决没有村集体经济的问题;协调资金,新建白台村牛圪崂组小型休闲娱乐广场,解决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问题;还组织贫困户到市人民医院体检,为全村贫困高中生每人资助2000元……这一项项包扶措施的落实,都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厚植产业致富于民
  脱贫致富,关键还得靠产业这个“牛鼻子”。制订合理的产业帮扶计划是安塞区总工会帮扶的重中之重。
  白台村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以玉米、小杂粮种植为主。山地苹果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是管理粗放、品质不高,尤其白台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比例很高,苹果地撂荒不管理的比比皆是,有的果树树龄已经10年了,按理应该进入盛产期,但是却比不过树龄5年被精心管理的果树产量。
  近几年,安塞区山地苹果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苹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白台村有一定的基础,若是荒废实在可惜。面对这样的情况,包扶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对于部分出门务工的,找到他们干活的工地耐心劝解。
  村民孙成会今年57岁,因妻子(今年1月份去世)瘫痪于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儿子孙院常年在外打工不着家,家里就他一个劳力。他家最初也种20亩的苹果树,可照顾妻子、种植小杂粮已经让他分身乏术,再加上不懂技术、缺时间精细管理,他的果树收成并不理想。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为孙成会请来区上果业局技术员,手把手教他技术,为他提供化肥、旋耕机。不仅如此,在工作队的多次动员下,他的儿子孙院也回家帮助父亲管理果树。
  天道酬勤,父子俩的努力使果树长势越来越好。“现在我的技术不比我们区上请来的技术员差。”孙成会笑呵呵地说道。如今,他家果树已经发展至35亩,其中挂果20亩,去年10月份红富士收入18500元,今年夏天仅夏苹果嘎啦收入12000元,预计在明年至后年苹果树将迎来盛产期。
  为了大力扶持白台村发展苹果产业,安塞区总工会自2015年包扶以来共投入化肥37吨、75490元,农资、农具补贴19000元,旋耕机、喷雾器、铡草机补贴40200元,果库修建补贴28户28000元。为了保证每个果农都能掌握苹果管理技术,安塞区总工会于2016年起,每年花6000元聘请区苹果技术专家为白台村果农跟踪指导技术。
  安塞区总工会的大力帮扶,让村民信心满满,不止孙成会,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到苹果种植中来,撂荒的果园也都开始了精细管理。目前,白台村已经建成王家湾、勒家畔、白界、白咀等苹果基地4个,涉及种植户68户,其中贫困户7户。
  苹果这个长期产业逐步进入正轨,中短期养殖产业也齐头并进。
  自2015年以来,安塞区总工会为贫困养鸡户每只补助20元、猪500元(每头)、牛1000元(每头),其中猪、牛圈舍每户补助1000元,总计投入55000元。
  目前,白台村12户贫困户已经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财源,人均收入提高到9000多元。

扶志“富脑”激励于民
“哎呀,老吕你咋今天又来了,快到家里坐。”
“我来监督你今天有没有喝酒。”
“没有,忙着收拾谷子,哪顾得上喝酒呢。”
  跟随着工作人员,吕朝义走进白台村贫困户安福有家的院子,他正在忙着规整刚加工好的香谷米,脸上、身上沾了一层薄土,但依然掩不住脸上充实自信的笑容。
  安福有曾是村子里有名的“醉汉”,每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喝酒,不知今夕是何年,已经51岁却尚未娶妻,家里就他和老母亲两人,大多时候还得老母亲照顾他。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面对工作队员的耐心开导,他起初并不理会,后来工作人员带他到镇上、县上的脱贫户家参观学习,让他看看比他情况还差的群众是如何做好产业,走上致富道路的。看着一个个曾经贫困的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安福有终于坐不住了。
  他打起精神种植谷子、玉米,还会主动到附近的井场找活干,日子渐渐过得像个样子了。今年,区总工会还给他提供了1200株矮化核桃苗,协调扶贫无息贷款5万元,并给予旋耕机补助1000元,得益于精心管理,他的30亩核桃树长势喜人。同时,他还把几乎撂荒的10亩苹果园又重新重视起来,开始了精细管理。
“以前是我自己不争气,现在帮扶队给我这么大的帮助,我必须自己立起来才能走在人前。”对于接下来的生活,安福有信心满满。据他介绍,今年他只花了5000元在镇上分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易地搬迁房,年底就能入住,圆了母亲的楼房梦,他表示还会继续努力再娶个媳妇,日子就更加圆满了。
  据了解,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唤醒他们的潜力,安塞区总工会自包扶以来,组织全村贫困户、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去杨凌农高会观摩现代先进的农业科技;走进延川梁家河,学习在艰苦环境里奋发向上的精神;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感受乡村振兴为村子、村民带来的变化;还带领大家参观安塞区煜盛养驴场等经营成功的合作社,通过这些活动拓展贫困群众发展眼界,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2016、2017年,白台村包扶工作队又先后加入了安塞区卫计局和市物价局两支队伍,三个帮扶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多方筹资、协调项目,实现白台村水网、电网、路网、通信网全部畅通。这进一步推进了苹果长效产业发展,巩固了养殖产业,加强了农民技术培训,并积极与当地企业或周边县市企业联系,帮助贫困户输出劳动力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村民们都积极配合各项扶贫工作,大家众志成城,在脱贫的道路上铿锵前行。(王爱荣)

                                                                                  责任编辑:彦波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