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安塞区高桥镇郭砭村第一书记王强
安塞区高桥镇党委供稿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照在大地上,安塞区高桥镇郭砭村第一书记王强就早早起床了,今天他没有和往常一样去村上,而是赶往安塞区聚福园小区,去看望异地搬迁贫困户刘贵连。
早晨8点,王强敲开了刘贵连家的门。刘贵连像看到亲戚一样热情地把王强迎了进来,刚进客厅王强感觉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暖气把初冬的寒意一扫而散。刘贵连的家是一套1室1厅的房子,王强走进每个房间,看到她较好的居住环境后,便坐到客厅和刘贵连攀谈了起来。了解到刘贵连搬迁到新的小区,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王强很是高兴。临走时刘贵连拉着王强的手激动地说:“王书记,你可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要是没有你,我根本就住不到现在这么好的房子,你可真是为我们贫困户办事的好干部啊。”王强嘱托刘贵连无论有什么情况都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
刘贵连是郭砭村的贫困户,二级肢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丈夫癌症去世,欠下20余万元,儿子电焊工收入微薄,家庭生活困难。王强根据刘贵连家庭实际情况,在符合异地搬迁政策的条件下把她纳为异地搬迁户,搬进了新房。刘贵连说到,“王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他到村上的一年多时间里,就走遍了全村12个村民小组,吃在农户家、歇在农户家,与村民一起聊天、干活,参加村民家里的婚丧、嫁娶、盖房等重大活动,渐渐地,这个年轻的村干部成了全村人的贴心人。大家有困难会主动找他,有些不愿或不方便给村干部说的心里话也愿意给他讲,全村人都挺信服王强这个年轻人的。”
王志刚是村上的大棚种植户,今年购买了一辆小轿车用于送货,谈起王强,他直竖大拇指,“多亏王书记让我们拆掉老棚改新棚,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王书记真是没的说。”王志刚原来种植一座第一代大棚,由于建造年代久、棚体老化,家里人均纯收入3000元。2017年王志刚的大棚换成了新型的五代大棚,现在一座棚就能收入6万元,人均纯收入1万元。
王强上任后清楚地认识到郭砭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业基础薄弱,村对面台大棚棚体老化、产量低、病虫害严重,村民都盼望能进行旧棚改造。于是他积极联系镇党委、政府到处筹集资金跑贷款、办手续,召开会议对郭砭村对面台500余亩土地进行流转,督促旧棚拆除、地面附着物赔偿、化解新建大棚时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于2017年11月105座新型五代大棚拔地而起、60座新型弓棚顺利投入使用,并建成高标准果园3188亩,户均6.4亩,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他还通过和四个帮扶单位协调出资对村部进行了维修并配备了办公设备;维修杨家沟水窖1座,庙安水井1座,桥沟水源一处;村部新建互助幸福院,修建公园一座,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地和设施。
多年的驻村让王强已经把郭砭村当成了家,这里的人也把他当成亲人,有了家长里短,有了矛盾总是喜欢来找他调解。村民杨光东家的水渠把水直接排到赵随明的屋后,赵随明担心时间长了对房子造成影响,反映问题后王强进行了实地查看,又多次把两家人叫到一起,通过多次协商,排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没过多久杨光东院子的一颗树将倾倒在赵随明家的房顶,随时会压坏房顶,两家人又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王强,王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经协调,找人协助一起将树移除,排除了安全隐患。王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两家人的认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强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曾获安塞区“优秀第一书记”、安塞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也多次被单位评选为“先进工作者”,他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如今的郭砭村在王强的带领下,通过四支队伍卓有成效的工作,从里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支部班子坚强有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发展思路逐步清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工作都在全镇有较大进步。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