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马家沟村:夯实基础抓保障 因地制宜兴产业

时间:2018-11-27    点击:179754

作者:井娜

    近年来,安塞区沿河湾镇马家沟村坚持“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思路,采取“强基础、兴产业、促民富”融合推进的发展措施,探索出一条凝聚各界力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脱贫攻坚之路。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马家沟村先后实施了治沟造地、生产道路、避灾移民、农业产业等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300多亩;新建标准大拱棚100座,引导贫困户发展辣椒、香菇等棚栽产业。如今,沿着马家沟村的村主干道一路走来,坐落在道路两旁的400余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蔚为壮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区政府办主任、包扶干部张玉飞说:“马家沟村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非常适合发展棚栽业,这样因地制宜的扶贫举措能够扭转贫困户等、靠、要的陈旧思想,进一步激励村民发展产业,燃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和信心。”

    同时,马家沟村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积极性,帮助村民完成了800余亩新建果园;每年邀请市、区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举办果农现场培训会,目前累计培训果农1500余人次,盛果期时,人均增收预计可达3万余元;马家沟村还大胆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路径,发展生态养鱼、绿色樱桃采摘产业,建成樱桃园80余亩,将60%的利润用于精准脱贫工作,40%的利润投入村集体发展产业,多种发展模式齐头并进,农民增收了,苹果产业发展了,棚栽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全村的脱贫攻坚道路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贫困户刘建仓现年59岁,夫妻二人身体都有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力。2017年,村上新建了新型五代大棚,对于这种从未接触过的产业模式,刘建仓多有顾虑,怕种不好,更怕销不出去。针对这种情况,包扶部门和包扶干部积极向刘建仓讲解相关的政策、帮助他争取扶持资金,逐渐激发了刘建仓发展产业的信心。

   “家里现在的4亩果园已经挂果了,1个大棚种点辣椒,包扶单位还帮我们联系果商、菜商,卖苹果、卖蔬菜都不用我们操心。现在,家里的收入稳定了,也足够我们老两口开销了,光景过得好了,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就更足了。”刘建仓乐呵呵地说到。

与此同时,马家沟村的果园生产道路改造、饮水工程维修、电力改造提升等惠民项目也在稳步推进。2018年,村委会协调维修山地果园砂砾石生产道路3.5公里;新建大口井2眼,修灌溉水塔2座,布设管网500多米;完成了全村的自来水水塔、管道维修改造工程,村民的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贫困户孙占兰患有高血压、脑梗等疾病,丈夫几年前患肠癌去世,家中生活十分艰难。“去年,村上帮我建了1座拱棚种植香菇、发展了舍饲养猪,我自己身体不好,家里的5亩果园由儿子打理,包扶单位给我们送肥送技术,大棚里现在通了水、通了电,路也平坦了,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又多了一点儿。”提起现在的好日子,孙占兰笑得合不拢嘴。

    “扶贫先扶志,脱贫靠产业”一直是马家沟村秉持的发展理念,拓宽多种扶贫渠道,探索多样扶贫模式,创造脱贫条件,建立“造血”功能,让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让群众脱贫致富的步子走得更实、更远。“只有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提高他们自身的‘造血’能力,才能实现长效增收、长期致富。”马家沟村第一书记庞成龙说。(井娜)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