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 社区工厂落地生根 精准扶贫开花结果

时间:2018-11-30    点击:189005

作者:刘娜 吉金库

 近年来,安塞区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针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一楼门面房容易闲置的状况,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大力兴办“社区工厂”,使搬迁居民能够“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实现脱贫增收。目前,安塞区已建成4个“扶贫社区工厂”,吸纳100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多措并举 扩大就业

为了扩大贫困群众稳定就业面,安塞区通过兴办“社区工厂”,把企业办在家门口,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做到挣钱和顾家两不误;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使每一名搬迁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既有利于外出务工,又有利于就地城镇化。

目前,“社区工厂”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企业帮扶、群众参与的模式,已引进安塞励志扶贫艺术团、腰鼓制作厂、串山红手工艺制作、剪纸农民画制作室4家社区工厂企业。不能解决就业的企业绝不引进,再者,鼓励引导有经营意愿和创业意识的无产业贫困户自主创业,大力发展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现有26户搬迁群众办起了早餐店、超市、面皮店、粮油蔬菜等门店,让搬迁贫困户在家门口变身“上班族”,形成了楼上居住、楼下创业的格局,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的。同时将街道社区试点引入安置小区,落实人员和经费,让搬迁群众在就学、就医、就业、社保等方面有人管、能管好,做到原籍管理林和地,社区管理人和房。为选择入住的贫困户提供了全面保障,解决了县区安置贫困户收入困难的局面。

      面对自己的店铺,贫困户曹光武感慨地说,他们夫妻终于和城里人一样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开了这家五金店面比在家种地强多了,这样一来,不仅照顾了年迈患病的父亲,也可以照顾孩子上学,更是解决了曹光武的后顾之忧。

挣钱顾家 两不耽误 

来自招安镇方新庄村的贫困户李大明年初也办起了自家的小饭馆,这让她非常开心。由于丈夫房汉忠2008年在山上拦牛下雨天不慎从高处跌落,导致双腿四级残疾,只能靠拄拐走路,因此她家里里外外全要靠她一人忙活,现在自己家开了店了,能在门口上班,不仅照顾了丈夫和小孩,也有了一些收入了。“左领右舍也都相处的挺好的,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这都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呀!”她高兴地说。

同样是贫困户的刘女娃今年已经43岁了,本身家里条件也不太好,丈夫又因交通事故导致重度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她在家里不仅要照顾丈夫还要照顾小孩,只能在家干一些农活。现在她到社区工厂串山红手工艺制作厂上班,不仅学到了手艺,一个月还有固定收入,极大地改善了自身生活条件。 

这样的情况,在安塞区并不少见。搬迁在这里的大多都是贫困户,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又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转移就业。如何让这部分贫困群体既能就近就业、又能稳定增收?经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区情,去年区移民办瞄准了“就业扶贫社区工厂”这一可行方式。 

“‘扶贫社区工厂’走的是一条‘创业+就业+脱贫’的路子,能够让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互利共赢。”移民办主任张志宏说。“扶贫工厂”既让贫困户学到了一技之长,又让大量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

据了解,今年以来安塞区按照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原则,针对贫困劳动力的特点,引导他们做生意、学技能。计划对有培训意愿贫困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在更多的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手工艺制作“扶贫车间”,将通过选项目到社区、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为贫困群众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新路径。(刘娜 吉金库)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