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茶坊街道榆林桥村:“三变”改革趟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时间:2018-11-30    点击:218430


作者:鲁振新

今年以来,茶坊街道榆林桥村以推行“三变”改革为契机,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及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按照“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通过提升“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水平、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途径,在巩固扩大现有蔬菜产业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集棚栽果蔬、文冠果种植、红薯种植等特色产业,切实解决了群众收入来源渠道单一、集体经济“空壳”问题。


盘活土地价值,发展特色产业

榆林桥村的土地种植主要以玉米、红薯等杂粮为主,经济效益低,群众增收缓慢。今年年初,村党支部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流转农户124亩土地,集中进行平整清理后,打包按照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给富县文冠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投资9万元建成了文冠果种苗繁育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400元。同时,该公司优先雇佣榆林桥村贫困户家中的富余劳动力,为贫困群众提供增收渠道。支部立足村子产业结构单一、棚栽蔬菜经济效益不稳定等实际问题,组织党员群众前往大荔县考察,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种植市场价值较高的冬枣,发展了10亩冬枣种植试点基地,栽植1000余棵冬枣苗木,按照当前投资费用估算,前3年每年需投资5-6万元,3年后进入盛果期,每颗枣树可产30斤左右的果品,按照当前市场每斤15-20元的价格,盛果期每年可获得45-60万元的毛收入;进入盛果期后,除去当年投资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5-40万元,3年收回前期投资后,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30-45万元。

壮大传统产业,保持增收效益

传统种植作为村子主要收入来源,经济效益却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村两委班子走村入户,积极了解村民实际需求,结合村子土地含沙量高,适合种植薯类作物这一科学论断,支部牵头初步建成了50亩红薯种植示范基地,今年总产量达到10万多斤,总产值约15万元,为种植户带来人均2000元的收益。榆林桥村位于茶坊榆黄蔬菜产业园区内,村内现有大棚、弓棚共100座,由于使用时间长、管护措施缺乏等原因,大多群众不愿意种植,空闲、荒废的现象随处可见。为此,村党支部制定了详细的大棚发展规划,协调蔬菜局配套资金6万元,对部分大棚及配套设施进行了维修,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实地讲解培训,提高大棚管理水平。设立“党员示范田”,要求党员带头做到新品种带头先种、新技术带头先试、新管理方式带头先行、生产风险率先承担。通过“党员示范田”,成功推动了村子大棚果蔬规模和种类的发展。


抓住电商机遇,提高产品效益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电商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村党支部依托“榆林桥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电商运营中心,由村支书牵头,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在微信、淘宝等载体上销售本村和临近村组的农副产品,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群众种植棚栽蔬菜、瓜果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村民种植的果蔬通过网络销售已达30余万元。支部利用电商平台抓好销售的同时,也注重品牌的建立,榆黄蔬菜产业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集聚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