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武功县委组织部 徐增伟
今年以来,武功县聚焦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坚持从选准驻村干部入手,选“敢打硬仗的人”到脱贫攻坚一线打“最硬的仗”,确保全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严格条件“优选”。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按照“选派条件不降低、选派人员不减少”的目标要求,坚持优中选优,以45岁以下现任领导干部或科级后备干部为主力军,配强驻村干部队伍。同时,注重把部门特点、行业优势和任职村实际相结合,按照“党政部门到难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原则确定参扶单位,确保参扶单位和任职村、驻村干部和贫困群众需求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选派单位、驻村干部在项目、资金、人才、信息方面的“专长”,对贫困村、贫困群众实施“补钙强筋”。截止目前,全县任命“第一书记”86名、驻村工作队成员184名,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67人,科级后备干部165人。
开展培训“提质”。3月22日-23日,组织全县270名驻村干部、县镇两级“四支队伍”管理工作办公室全体成员、市县参扶单位分管扶贫工作领导进行专题培训,会议现场发放各类培训资料4000余份,培训邀请“十个一批”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农发办相关科室业务骨干,重点围绕“四支队伍”管理政策解读、健康扶贫、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农村电商、党建业务等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岗履职工作水平,夯实了选派单位工作责任。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利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QQ群和微信群信息化平台,每月推送脱贫攻坚、党建知识新政策、新精神、新要求,极大的提高了驻村干部掌握各项政策的多面性。
注重日常“严管”。及时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是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所驻村,保证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和严肃性,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结构,实现了老中青合理搭配。县“四支队伍”管理工作办公室每月不定时开展检查指导,重点围绕各镇(街道)社区“四支队伍”管理工作办公室工作开展情况和各村驻村干部在岗履职情况进行抽查,对不在工作岗位或者履职能力较差、群众满意率较低的驻村干部,建立驻村工作负面清单,实行预警制度,首次由各镇(街道)社区纪(工)委进行口头警告或者书面谈话,两次及以上结合“三项机制”作出相应处理。去年以来,先后约谈“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22人,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等单位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6场次,促使参扶单位、驻村干部落实各自职责,实现“思想、行动、过程、结果”的有机统一,达到了1+1>2的工作效果。
凸显特色“促用”。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结合村情特点,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积累差等情况,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三变’改革”模式,培育特色产业,先后成立了河大生姜种植、皇中生态园、董堡石榴、岸底瓜娄、南仁奇康果业、焦胡黄桃、贾晁香菇等专业合作社、基地组织。其中,河大生姜种植基地流转土地560亩,吸纳79户贫困户56万余万产业资金意向入股,带动就业100余人;段王蟠桃种植基地一期流转土地30余亩,以资金、土地入股变股金,吸纳19户贫困户产业资金、互助资金35万余元和土地8余亩,2018年每户贫困户预计分红656元。针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情况,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设置环境卫生岗,解决了农村街道“三堆五乱”现象,极大提升了乡村环境治理水平;针对党员教育管理难的问题,建立了党员三级网络化管理模式,引导党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反映强烈。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