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开展两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金额分别为2575亿元和2674亿元;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覆盖面,净释放长期资金约25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持续释放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效果逐步显现。未来,中国依旧不会搞“大水漫灌”,将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让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千家农商行享优惠政策
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调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正式发布。根据通知,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将于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实施到位。
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对象是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约有1000家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享受该优惠政策,将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并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这一政策很有针对性,相当于一次定向降准,将明显增强服务县域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促进其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其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来说,服务县域的金融机构必然具有普惠性质。目前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绝大多数是服务县域的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扎根基层,服务普惠金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次定向降准等于给市场一个信号,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已经开始,未来还会持续推进。对于按照政策方向加大落实力度的银行,未来可能享有更大力度的流动性支持。尤其是通过降准,增加中小银行中长期可用资金,提升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水平。
企业家信心进一步提升
赵锡军指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重视优化结构、精准滴灌,超万亿元资金的释放,不仅稳定了市场预期和信心,而且实实在在地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央行2019年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上升;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就业预期指数为53.7%,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保持在相对高位。
近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随着前期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政策传导改善,加之信贷需求有所好转,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新增5529亿元,同比多增2900亿元,3月末余额增速为19.1%,较上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高出全部贷款增速5.4个百分点。
总量增、速度升的同时,贷款的覆盖面稳步扩大。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281万户,其中一季度增加142万户,同比多增108万户。
央行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三农”、扶贫以及棚改、水利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全国范围继续推进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有效解决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借用再贷款合格抵押品不足问题。3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2586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2253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679亿元,再贴现余额为3858亿元。
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未来还有更多措施。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增加、成本下降,促进就业扩大和新动能成长。其中,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赵锡军认为,大银行要加快管理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等,在风险定价、人力储备和考核激励机制等安排上与当前要求相适应。就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而言,银行还应抓紧建立利润转移机制,让利给小微企业。
“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合力。”赵锡军说。
央行报告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逐步发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信用收缩明显缓解,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目前,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发挥好各部门政策合力,共同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