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结对 自主脱贫
——淳化县北塬村“支部+党员+贫困户”脱贫纪实
作者:韩旭阳
北塬村位于铁王镇北部2公里处,由北塬、核桃沟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26户531口人,总耕地面积210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蔬菜种植及猪、羊养殖为主,其中苹果面积1000亩,大路菜100亩,蔬菜大棚140座,猪2800头,羊284只,是全县著名的蔬菜种植村,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5090元。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外出务工党员2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党支部提出了“党员结对,自主脱贫”的工作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树立了标杆。
一是破茧重生,激发群众内生动力。2000年,北塬村大多数群众住的是土窑洞,全村总耕地面积2100亩,126户、531人。人均占有耕地不足2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缺少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滞后,人均收入800元左右,穷得“远近闻名”,还是名副其实的“烂杆村”。从2001年起,咸阳实施第一轮十年扶贫攻坚计划,并启动“三告别”工程,村民们分三批迁到塬面,建起新村,形成大棚菜产业,村民相继富裕起来,但至今仍有26户,79名群众未脱贫。2015年底,中央脱贫攻坚令发出后,中央和省市县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村支部会上,对于要不要“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进行了讨论,提出不靠外力靠村里,不要“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扶,制定了“支部引领、党员结对、自主脱贫”工作措施。北塬村党支部以回馈党的好政策为出发点,结合村上现有的120余棚蔬菜大棚、570余亩果园、7个温氏家庭农场、300余只奶山羊的良好产业发展布局,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意见,创造性地提出了本村21名党员、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每人帮扶1-2户贫困户,实行“不靠外力靠村里,互助帮扶共致富”的结对帮扶模式。脱贫攻坚的主体是贫困群众,贫困群众的参与程度,决定着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北塬村从一开始就把贫困户作为脱贫的参与者,村“两委”干部每人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其余党员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入党积极分子每人结对帮扶1户,实现了26户贫困户帮扶“不漏一户”,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全面开花,彰显支部核心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党支部。自2006年起,北塬村从塬下涧畔搬迁到塬面建起新村。挪了“穷窝”,咋样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不要瞎折腾,要想明白、弄清楚,才能帮助乡亲们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北塬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过多次讨论。北塬村多次把村里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组织起来,到泾阳、杨凌等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学习技术。最终,北塬村选择了与咸阳、西安蔬菜有季节差、适合本村种植的西红柿大棚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棚蔬菜、露地蔬菜等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对村上产业发展现状也比较认可和接受。因此,北塬村将精准脱贫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产业扶贫上,支部承诺,不论谁想搞大棚西红柿,资金由村党支部想办法解决,技术由党员传帮带。西红柿大棚在村里接连建起,发展到120多个,户均至少一个大棚。就是靠着党支部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北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西红柿种植村,由女孩不愿嫁的贫困穷山旮旯,到家家户户住进敞亮的新房,全村有多一半群众买了小汽车,人均纯收入从10多年前的800元,到如今通过结对帮扶发展大棚西红柿产业的贫困户,最高人均1万元,村民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北塬村党支部再次发挥出凝聚作用,由一个党支部的“堡垒”到普通党员、致富能手的“四面开花”,编织起一张密密的“网兜”,兜住了26户、76位贫困户的生活底线,让他们跟随乡亲们一起奔跑在康庄大道上。
三是精准施策,培养脱贫特色产业。北塬村之所以坚持种植大棚西红柿,除了打出与咸阳南八县蔬菜上市时间差之外,还在于大棚西红柿技术好学、风险低、见效快。经过有计划、有组织、一对一的互助扶贫,在“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经过党员群众讨论,北塬村推出了两套结对帮扶方式,一种是依托北塬村互助资金协会,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帮助盖大棚、教技术、帮销售,贫困户只负责出力,到年底按照收入四六分成的“全委托”方式;另一种是党员和贫困户各出一部分资金,年底实行二八分成的“半委托”方式。村支部书记袁述平亲力亲为,为村上跑项目、找资金,按照每棚补贴5000元的标准,2016年帮助贫困户建设了26座蔬菜大棚,利用建设的大棚,对有劳动能力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由帮扶党员提供部分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利润二八分红;对无劳动能力、无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以帮扶党员全权负责生产经营的方式帮扶,利润四六分红。在北塬村党员示范带动下,2016年,北塬村新建了25个大棚,棚均产值达15000元左右,贫困户人均最低收入5000余元,远远超出3015元的标准。同时,充分发挥村级互助资金协会作用,为11户贫困户发展大露菜25亩,为4户贫困户新栽矮化果园15.7亩,力求达到扶持一户、脱贫一户,为确保该村贫困户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北塬村的脱贫实践说明,通过政策发力、大家帮扶和农户自身努力,才能把脱贫工作做到家、做到位、见到实效。
四是扶志造血,打造自主脱贫铁军。北塬村将贫困户与先富起来的人共同纳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中,注重从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入手,着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把帮资金与帮技术、帮信息结合起来,发挥致富能人的传帮带作用,改变贫困户“想干不会干、想干不能干”的局面。村党支部引导帮扶人和被帮扶人签订《互助结对帮扶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由村党支部和群众代表对帮扶党员的帮扶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和督查,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全面夯实党员帮扶责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积极联系果业、畜牧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蔬菜管理技术和养殖技术培训,上门入户分类开展技术指导,让贫困户充分掌握种养殖的相关技术要领;同时,选派党员和本村致富能人深入贫困户家中,用身边典型事例一对一进行思想引导,解决个别贫困户思想僵化、无上进意识等问题,积极开展扶智扶志工作,增强贫困户创业致富信心,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北塬村的脱贫模式,既是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优势,推动产业脱贫利益联结的有益尝试,也是一种变他人输血为自我造血、由别人帮扶变自力更生的有效脱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