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不富我不回

时间:2019-01-09    点击:195582

——记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驻村工作队员王浪

作者: 刘娜

 寒冬时节,绵延青山草木枯黄,一片苍凉;落日的余辉在群山之颠,缓缓收拢;深蓝色的天空下万物收藏,归避严寒。但在冬日夜幕中,总能看到一位忙碌辛劳的身影。今天晚上,他可能又到忙完农活回家的李大爷、王大妈家讲解扶贫政策、了解他们生活状况……

       2018年2月,时任卫生监督所综合监督科科长的王浪受单位委派,及时脱离单位工作,成为龙石头村一名扶贫驻村队员。没有欢送、也没有迎接,带着区卫生监督所交给的重任、带着领导交付的重托,独自一人来到龙石头村报到,成为了一名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战士”。自从驻村那天起,他用心、用情、用力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也收获了村民的信任。

稳住身沉下心 做村民脱贫的贴心人

       今年50岁的杜塞塞一家,因丈夫外出打工意外去世,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生活并不宽裕,王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帮她家脱贫,于是他积极与“娘家”单位区卫生监督所的领导李天宏联系,经过商量决定发展产业助其脱贫。帮助她家建起了一棚小瓜、西瓜,包扶单位还送了地膜和化肥,基本不用花成本,另外樱桃合作社一年也能分红二千八百元,一年下来也有了三、四万元的收入,现在杜塞塞一家终于脱贫了。

       如今,杜塞塞经常感慨道,要是没有王科长的帮忙,我们家的天都要塌了,哪能这么快脱贫呢!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帮扶单位的领导和王科长啊,他们的恩情真是说不完!

      宋慧,今年48岁,原本他家虽说不富裕但勉强还能度日,前些年突然因老母亲查出患有皮肤癌,巨额的医疗费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雪上加霜,而且常年要在家里伺候老母亲,无法外出打工,一时间家里陷入了贫困。王浪了解到情况后,帮助他家建了一个草莓大棚,并且补助4000元让其喂养生猪,再加上各种小杂粮、樱桃分红,一年也有五六万收入。现在他不仅能照顾老母亲,而且还能实现在家门口挣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过去的一年对于樊明义一家来说是幸福的一年,移民搬迁住进了新房,屋内亮堂整洁、家具陈列一新,走访时他喜滋滋地向王浪介绍家里的家具摆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由于他本人患有气管炎、高血压等疾病,也是干不成重活,王浪根据相关扶贫政策,也为其补助了6头猪,在加上分红之类,生活已不成问题。

      樊明义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真是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以前想都不敢想啊,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帮扶我们的王科长啊!没有他们辛勤帮扶,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这个干部不孬,是个干实事的,他保持了‘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良品质,为村里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村民们对他非常满意”龙石头村包村片长牛志伟这样评价王浪。

扎根龙石头 建设富裕新农村

       为确保龙石头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王浪按照村第一书记杨璐提出“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以党建带扶贫的新模式,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他积极协助第一书记做好村党建工作,整理完善党建资料,加强党建管理,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全村脱贫摘帽总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让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全村群众。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区卫生监督所的强力支持下,王浪与第一书记紧扣“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这一主线,坚持把党建促脱贫作为有力抓手,按照“长期抓产业、短期抓项目,实现脱贫不返贫”的思路,积极协调资金,先后在全村发展养驴产业户10户,大棚产业6户,湖羊养殖6户,养牛3户,养猪14户,发展核桃、苹果等18户。实施通村道路硬化2公里,新建通村富民桥2座,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处、维修改造3处,电力入户率达100%,完成改厕60户,新建排水渠5条、“水景观”1处。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同时也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

       正如村里乡亲们所言,当前不断改善的生活、不断优化的环境、不断清晰的未来,离不开区卫生监督所的包扶和王科长的付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村才一天比一天富裕,一天比一天有精气神。

      “驻村帮扶必须沉下去,真心实意地从涉及群众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群众看做自己的亲人,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年轻人一样,“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很多向王浪一样的年轻人,正在为一项伟大的事业献出自己青春的力量,他毅然立下了“村民不富我不回”的誓言。(作者: 刘娜)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