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风采

李天刚: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有机专家”

发布时间:2019-03-05 点击数:288400


作者:杨国涛

时节,位于洋县县城北郊的朱鹮梨园景区一派秀丽怡人的景象。春风带着梨花、樱桃花的芬芳吹拂一只只灵巧的朱鹮从景区北麓草坝村的千亩有机稻田中翱翔而来,时而追逐嬉戏,时而自在觅食,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温暖与和煦。


为了保护朱鹮,洋县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在保护生态与产业发展之间走出了一条和谐共赢的绿色崛起之路,让“朱鹮”和“有机”成为洋县最耀眼的两张名片。

李天刚,就是书写“有机”这张名片的领路人。与食品行业打交道30多年,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他都坚持用自己的执着与拼搏,谱写着洋县有机产业发展的壮丽篇章。

 一种担当: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

李天刚最早与食品结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先后担任洋县酒厂车间主任、副厂长和洋县黑米酒业公司总经理。

面对当时洋县酒业生产小而散,没有拳头产品的困局,李天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支持改进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参与研发秦洋特曲白酒,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进入黑米酒业公司后,又着力在洋县的特色农产品——黑米上做起了文章。

“核心技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必须靠自己。”这是李天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让黑米酒这个当时在酿酒行业还属于创新的产品赢得市场认可,他带着公司技术团队,从设备研发到工艺组合,再到控制体系,不断地摸索、创新,终于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米酿酒集成技术。他主持参与研发的秦洋特曲、中华猕猴桃酒、朱鹮牌黑米酒先后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轻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名牌产品、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等荣誉称号,填补了当时洋县产品无省优、部优的空白。


“质量好更要有特色,因为有特色才会有市场,有特色才会有效益。”李天刚说,“洋县最大的特色是以黑米为主的六色稻米”。为此,李天刚积极争取,把“洋县黑米”“洋县红米”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参与制定的陕西省洋县黑米、洋县红米、洋县黑米酒地方标准,无论是在感官要求还是理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国家及部颁标准。同时,积极推动并成立了陕西省唯一的黑色有机食品研究开发工程中心,让黑谷品种选育和黑米产品研发走上了专业化道路,秦稻二号、洋黑三号等优抗病的黑米品种先后被推广使用,以有机黑米为原料的黑米酒、黑米醋、黑谷巧克力,也陆续走进寻常百姓家。

洋县发展有机产业的号角吹响后,他又按照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的要求,带领有机人从零做起,先后制定有机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范70种,制定并实施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带动、规范运作,打造品牌、扩大宣传”的洋县有机产业发展32字方针,使洋县有机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快车道。

凭借着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豪情与担当,李天刚一路高歌,先后获得全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家、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家、“陕西经济明星”等荣誉称号,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陕西省食品安全智库评审专家。 


一份责任:有机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1998年,在食品行业取得突出成绩的李天刚被任命为洋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食品安全等工作。“让耕者获利,让食者安心,这是我的责任。洋县,要守护生态,更要贡献安全的食品。”李天刚说。

2005年,国家颁布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这让李天刚眼前一亮:有机生产才是打造区域知名品牌、保障群众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随即投身于发展有机产业这场全新的战役中。

多年来,洋县为保护朱鹮而留下的良好生态为发展有机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和无与伦比的条件。于是,他积极筹划协调,邀请专家给洋县发展有机产业“把脉开方”。2005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安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李佩成来洋县实地考察后,联名提出《在洋县朱鹮保护区建立陕西省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的建议得到省上高度重视。国家认监委也先后和陕西省政府、洋县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2010年,洋县成立有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与食品打了多年交道时任县政府咨询员的李天刚被任命为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当时,有机产业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学,李天刚就带领工作人员查资料、访专家、跑地头,主持编制了《洋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有机产业发展办公室,组建了有机产业监控大队,建立健全了“县有办、镇有站、村有员”的三级监管网络。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要求,持续加强对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网点的监管,严禁非有机投入物流、基地和生产线,建立“不合规产品退出认证机制”,规范市场运营和产品标志、标识使用,确保了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不仅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还要让群众的饭碗更安全,这是一份责任。”李天刚说。

为保证有机产品的品质,他积极推动洋县建立有机行业产品追溯体系。“通过产品追溯,消费者能查出这杯黑米酒的原料来自哪块田野、出自哪位农民之手。”洋县黑米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隋兆华介绍说。目前,洋县已累计认证有机产品14大类76种,认证面积13.2万亩,认证产量3.36万吨。

一路坚持:努力建设“三个一流”

2010年,洋县正式拉开了发展有机产业的大幕。县上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有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相继出台《有机产品认证及肥料采购补贴管理办法》《获得名牌产品企业奖励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推动有机产业快速发展。

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李天刚多方联系聘请种养殖、加工、检测等方面专家教授,组建洋县有机产业与生态品牌专家顾问组和工作站,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和不断实践,使6万多群众掌握了有机生产技术要领和关键环节。

为进一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延长有机产业链条,李天刚积极争取在洋县建设西北首个集有机产品加工、科研、贸易、物流信息为一体的有机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7.78亿元,秦洋酒业、志药业等9户企业已进园入驻,万吨有机黑米酒、2000吨有机红薯粉条系列产品、2000吨有机魔芋食品等生产线投产运营,园区功能日臻完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10月15日,国家认监委正式授予洋县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称号。同年,洋县朱鹮牌稻米被命名为全国驰名商标,成为西北地区谷物类首个驰名商标。2017年,洋县又成功创建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洋县朱鹮生态有机品牌以70.57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中第一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

如今,面对两大“国字号”荣誉加身洋县有机产业,已是花甲之年的李天刚仍未止步,依然担任着洋县有机产业协会会长、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技术顾问。2018年,他又将7家企业的产品成功申报为全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使洋县建设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的进程中又实现了新的跨越。

“把洋县的有机产业干好了,也就是把中国的有机产业干好了。”李天刚说,“未来,洋县将打造全国一流的黑色食品研发工程中心、西北地区最大的有机产业工业集群和全国最大的黑色食品生产基地,让更多群众有机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作者:杨国涛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