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话大多是骚扰电话”,相信不少人有这种感叹。近日,记者暗访多家外呼企业,发现虽然有关部门多次亮剑整治,但是面对严格的监管,骚扰电话仍然“呼叫不停”,症结到底在哪?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治理骚扰电话的难点在于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在这项“产业”中,涉及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企业或个人、开发电话骚扰程序的企业、实施电话骚扰的企业、有意无意监管缺位的运营商等。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记者,运营商是连接电话骚扰行为的企业和被骚扰用户之间的关键一环。对骚扰电话进行预防和管理,是运营商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本应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共享能力建设,提升骚扰电话识别和拦截能力。
但骚扰电话的问题存在了许多年,部门约谈运营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得到比较良好的整改效果,可时间一长,各种骚扰电话又“蜂拥而至”。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副教授刘权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运营商对骚扰电话盛行的放任,以及为了盈利而放松审查用户资质。”
刘权建议,应当将相应的惩戒与约谈结合起来,使得整治骚扰电话不力的运营商受到惩罚,保障实际效果。
与此同时,还应该从重处罚骚扰者以及受益商家。记者了解到,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刘权建议,应该进一步落实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严厉惩处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在源头上打击骚扰电话现象。
刘权认为,在对骚扰电话问题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一个政府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形成社会各方相互配合的机制,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防治电话骚扰问题进行联合协助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