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分班也有潜规则?给新生分班引起部分家长焦虑

时间:2019-08-14    点击:599279

“大门进去了,是不是小门进对了才更重要?”随着中小学新生相继完成报到,这几天,有关分班的话题也在家长圈里被热议。班级真的有“好的”和“差的”之分吗?学校又是怎样分班的?随遇而安的学生就“吃亏”了吗?校长们表示,家长们多虑了,没必要道听途说,在分班问题上过于焦虑,反而不利于孩子开始一段新的学习旅程。

“分班内幕”“分班也有潜规则”……源于网络自媒体、朋友圈的所谓“揭秘”帖,试图告诉家长们,即使进了一个满意的学校,也要尽可能为孩子找对“小门”——进一个“好班”,有一个“好的”教师团队才有利于孩子学业进步,而一旦落入“差班”,遭遇“不理想”的教师,孩子和家长则都会跟着受累。情况果真如此吗?“这肯定是曲解学校分班的基本规则。”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副校长蔡喆炯介绍说,今年一年级设5个班级,学校先将所有新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部分,然后再按出生年月由大到小排序,第三步就是像发牌一样从1班到5班依次分配学生。“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使得各班男女生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二是各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也基本相当。要知道,同一个年级里,有的学生会比别人大了近一岁,如果一个班都是小年龄段学生,另一个班都是大年龄段,这也不利于管理。”蔡校长说,因为不得进行分班考试,公办学校基本上是这么分班的。而且,各班教师的配置也基本上沿用“随机”分配的办法,比如,这个班的班主任是一位比较成熟的教师,那么,配给该班的数学或外语教师可能就是一位年轻教师,总体上说,平行班的教师实力是基本均衡的,不太会存在畸轻畸重的情况。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一个‘好班’,这只是家长的一种心理感觉,但往往又忽视了孩子对集体的融入。”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说,家长们挑班级,其实是在挑班主任,但什么样的班主任对孩子的“胃口”,或者说与孩子的个性相匹配,家长是茫然的,学校对新生一开始也并不怎么了解。有的学生适合年龄大、管理“狠”的班主任,有的可能与年轻班主任更容易沟通、更投缘一些。因此,家长们如果一味地只是按自己的主观想法认定孩子应该进哪个老师的班级,不应该进哪个老师的班级,这或许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设置障碍。还要指出的是,为适应高考改革,高中在组织教学时,语数外三门学科基本上是固定在行政班级里的,而选考科目的三门学科是采用“走班制”,即到不同的教学班上课,所以,家长按老眼光去挑班级的“好”与“差”,就显得十分盲目了。

当然,也有的初中和小学会设立一些特色班,如篮球班、民乐班、戏曲班。有的家长就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好班”。试想,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个特长,进这样的班级不就是等于滥竽充数吗?“进了‘好班’就定心,进不了就闹心。家长的这种心态其实是在给孩子进入起始年级后的学习和成长埋雷。一旦产生了负面心结,这个后遗症是很难消除的。”多位接受采访的校长们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共同看法。(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