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

农村市场更需要消费升级

发布时间:2019-08-1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914337

      治理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的问题,最根本的还要在升级的消费需求上多下功夫,多措并举使优质商品进入农村市场,让农村消费者也能买到真正质优的商品。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吕红星

当前,消费市场最热的词无疑是“升级”,这一点在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能用就可以”到“追求品牌”,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居民消费正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注重品质消费。而在广大的农村市场,与农民强烈的消费愿望相比,农村消费升级还有不少梗阻。从“溜遛梅”到“溜溜梅”、“多多鱼”到“好多鱼”,伴随着城市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力度不断加大,在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大有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之势。

记者老家就在农村,对这个体会颇深。去年春天,记者回家,一进家就发现家里安装了净水设备,一问才知道,是父母背着孩子偷偷安装的,说村里好多人都安装,怕孩子知道了说是假的、不让安装,所以“先斩后奏”,记者也是哭笑不得。今年夏天,到了该换滤芯的时间,打电话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厂家,父母才大呼上当。

应该看到,政府对农村假冒伪劣产品历来是高度重视的,多次发文要求整治。1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电商平台和认证领域等四个专项治理工作,农村市场专项治理被列为首位。《方案》要求加强对农村市场和城乡接合部等假冒伪劣高发多发区域的监管,清理假冒伪劣商品、“三无”产品生产源头,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的“黑作坊”“黑窝点”;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入手,全面治理农村“山寨食品”,重点检查食品名称、包装、标识、商标等相同或近似的食品,督促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应该看到,针对假冒伪劣商品大量流入农村,尽管有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但依然难以从根本上铲除这一市场“毒瘤”,这其中因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目前老人、孩子居多,社会经验有限,容易被“忽悠”,同时,农民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大多数人就没有索要相关票据的习惯,这也使得维权变得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市场监管相对城市而言还十分欠缺,在农村缺乏相应的机构且相关专业人员能力与城市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客观地说,要想把假冒伪劣产品驱逐出农村市场,首先必须要依靠强有力的监管,狠狠打击不法商贩,提高其售假的违法成本,使其不敢售假。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曾指出,让消费浪潮更高,需要以消费者为核心。“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管理净化营商和消费环境。”

其次,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诸多领域将成为国家集中发力的政策高地。企业如果投身其中,不仅可以提高覆盖率,带动优质商品服务走进农村,还能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提高农民收入,赢得口碑和市场。好商品不去占领,假冒伪劣商品就会去占领。企业在关注城市消费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农村消费蕴藏的巨大商机,否则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要实施与消费相匹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能力的释放。因此,治理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的问题,最根本的还要在升级的消费需求上多下功夫,多措并举使优质商品进入农村市场,让农村消费者也能买到真正质优的商品。因此,农村消费升级,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要让消费升级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从而加速乡村振兴。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