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峰:甜蜜生活是酿出来的

时间:2019-05-06    点击:233918


作者:刘园园

“论烧炕技术,我能在附近村子的第一书记里排前列。”孟建锋说。自2015年12月来到洛川县黄章便民服务中心埝里村,孟建锋便和村民谈起了“恋爱”,为了便于开展村里工作,他还把家安在了村里。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在全国大地吹响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是第一书记的重要使命。“我的任务就是让全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孟建锋对埝里村所有父老乡亲也许下了这样庄严的承诺。

 

甜蜜蜜的乡亲爱

除了村民家里,孟建锋常常会“黏”在村子里的田间地头。见到孟建锋的时候他正在帮贫困户王斌斌的爸爸种土豆。看到我们时老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是不是现在我村的路比前几年好走多了。”

对孟建锋这位“第一书记”来说,帮村民发展苹果产业、铺路是他“必须得去干”的一些事。他还说,他有着自己的“中国梦”,就是想在3年内把村民带上致富路。谈起埝里村,孟建锋一口一个“我们村”,俨然已成了地道的埝里人。

提起对埝里村的第一印象,他摇头苦笑“村里的路多年没翻新,到处是坑,村民出行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也就是在那时,他下定决心,马上着手修路。取得县政协、交通局的支持后,2017年埝里和小组巷道正式开工,2017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乡亲们“行路难”的问题。“这么好的路,就是‘政协来的书记’给们修的,们走在路上感觉生活有奔头了”一名八旬老汉有些骄傲地告诉我们。埝里村,村民们都把孟建锋叫做蜜蜂书记”。

土豆种完的时候已经正午时分,孟建锋换了件衣服径直朝着村子北头的果园走去。原来贫困户王贵全今年给果园里安装上了灌溉水管,今天正在修建水表坑。进了果园,孟建锋便熟练的开始活泥巴、铺砖、压土……

 

甜津津的脱贫水

埝里村的情况对孟建锋来说,如数家珍。张海平是村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也是贫困户的一员。了解张海平的情况后,孟建锋根据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制定脱贫计划经多方协调联系,介绍张海平洛川县城务工,从事纯净配送工作。

“刚开始我还不愿意去送水,觉得自己年龄小,面子上过不去,孟书记就多次找我谈心,给我讲道理、举实例,最终我才去上的工作。谁知在2017年我就脱掉了贫困户这身衣服,还获得了‘脱贫之星’的荣誉。”张海平高兴地说。

在打工过程中,张海平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有了一点点积蓄。2016年张海平便自主创业的想法,2017年春张海平“果果便利店”在交口河镇顺利开张了。目前店铺由张海平妻子打理他仍干着送水的工作,更喜的是他还介绍其他贫困户干起了送水的活

 

甜滋滋的致富蜜

埝里村虽远离县城,但这里有茂林、细柳,有百花、清流。于是孟建锋便想到了发展“养蜂”这一产业。

“蜂箱要离地面30厘米-40厘米,箱与箱之间要有一定距离……”贫困户邓长明家的院子里,孟建锋一边讲解一边示范,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让贫困户和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面对去年苹果受冻害、群众收入低的现状,起初群众对发展养蜂有顾虑,多次征求群众意见,黄章便民服务中心带领村干部到黄龙、韩城等地多方考察,最后确定了引进‘意蜂’项目。”孟建峰说。

养蜂属于短期产业,为了提高群众积极性,孟建锋便发动党员干部和技术员带头养蜂。村上从第一批9户起步,不足一个月时间的发展,全村已经发展成了14户,目前养蜂户户均收入500元以上。其他贫困户看见了效益,相继加入养蜂产业。村民王天喜在孟建锋的帮助下也发展起了养蜂产业,如今养蜂产业成了他家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我们埝里村树木繁盛、花期长,是养蜂的好地方,之前我也养过蜂,只要群众有需要,我随时都能给他们讲解些技术,这段时间是苹果花蜜,过阵子还有洋槐花蜜。”技术员王海林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方便教学,王海林干脆把自己的养蜂基地也搬到了院子里,他就手把手教村民养蜂。

经过养蜂产业的实践,埝里村现还培育出一批养蜂“技术员”,时不时被其他镇村聘请,指导当地养蜂产业,这些群众将所掌握的养蜂技术变成了资源和收入,养蜂产业的培育为埝里村村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长效保障。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蜂蜜就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为了让村民的收益最大化,孟建峰和扶贫干部、村干部各方打通销路,着手建立埝里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努力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化销路。“目前我们创立了微店,建立线下埝里村特色农产品直营中心,力争实现原生态蜂蜜从蜂场到餐桌的供应模式。”孟建锋说。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自从孟建锋来了后,埝里村的群众心“热”了起来,甜蜜的生活便一步步“酿”了出来。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