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千阳县:用好干部“支点”,“撬动”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10-26 点击数:63819

作者:彦星  和平

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是关键。千阳县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抽调精兵强将,科学排兵布阵,用好干部“支点”,“撬动”脱贫攻坚纵深开展。2016年,全县31个贫困村、1.13万人率先脱贫,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

人力下沉,补齐一线干部力量“短板”。针对基层组织领导力量不足问题,把全县干部资源向一线下沉。一是建立县镇村三级帮扶体系。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7名县级领导担任驻镇工作队队长,精选76名科级领导和152名后备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作为脱贫攻坚的精准力量,吃住在村,全面参与扶贫工作。二是选优配强镇村领导力量。对镇村领导班子进行专项研判,全面掌握运行情况,将3名事业心强、务实担当的镇副职领导交流到重要岗位,对9个扶贫后进村班子进行整顿,对5名村干部进行调整,切实配强脱贫攻坚“带头人”。三是下派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施“双联双推”帮扶活动,组织3219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采取扶志与扶技相结合的形式,实施精准扶贫。动员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联户帮扶,形成抓点连线成面的工作格局。

拓展培训,破解一线干部本领“恐慌”。把培训作为重点,常抓不懈,确保帮扶干部会扶贫、干得好。一是“十大培训行动”增强扶贫本领。针对各级干部工作实际,开展党政“一把手”素质提升、科级领导能力锤炼、农村干部技能锻造等十大专项培训行动,发挥领导讲堂、党员流动培训学校、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开展培训75场次,受训干部3200多人。二是“扶贫微校”提升工作效能。发挥手机微信快捷方便优势,创建“扶贫微校”,将驻镇(村)工作队(组)长、村“两委”负责人等扶贫干部纳入管理,随时随地宣传政策、交流工作、畅谈建议,成为扶贫干部亮实绩、比作风、晒贡献的“擂台”。三是“田间大学”培育脱贫生力军。依托“田间大学”平台,聘请高校教授进村办学,加速培养农村党员干部,辐射培训贫困群众,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受训农村党员干部2320人次,培训贫困群众5400多人,成为脱贫攻坚的“急先锋”。

创新载体,搭建一线干部干事“平台”。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载体,调动各种扶贫力量发挥作用。一是建立“扶贫工作日”制度。将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和第三个周二定为扶贫工作日,活动当天全体帮扶干部进村入户,确定一个主题、对接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问题。累计开展活动27次,送技术、送健康143场次,捐赠农资530多吨。二是精准激活增收“项目超市”。采取“多向汇集、四批认领、各方联动”的方式,创新建立县镇村三级脱贫攻坚“项目超市”,把上级政策、群众愿望、干部设想“项目化”,并印制成册发给群众,通过“四个一批”加快认领,确保项目高效实施。止目前,1055个村级项目和24858个户级项目分别实施92%和98%。英明村选准项目抓落实,解决了82户130人就业问题,户均增收1.2万元。三是探索“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把项目资金向基层倾斜,把扶持政策向一线延伸,给帮扶干部最大的决策权,探索形成了三产融合的“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4.92万亩、养殖业7.19万头(只),覆盖76个贫困村6301户贫困户。飞天乳业搭载512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为贫困户分红85.6万元。

健全机制,增添一线干部履职“动力”。构建管理、联动、激励机制,催生脱贫攻坚持久动力。一是创新考核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第一书记积分制管理制度,考核结果与绩效补贴挂钩;把扶贫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各级组织负责人填写承诺书173份,承诺事项865条,并公开亮诺,对诚信履诺的表扬激励,对履诺不实的批评警示。二是构建联动推进机制。推行每月“五个一”督导机制(交叉检查、暗访通报、评比排名、追责问效、集中整改),组建9个督导组,采取随机暗访、拉网督查等方式,开展明察暗访20余次,发现问题督办整改。三是健全激励惩处机制。用足用活“三项机制”,把扶贫成效作为干部任用和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对16名务实担当、实绩突出的驻村干部提拔重用,将31名工作扎实、群众满意的帮扶干部交流到重要岗位,推荐驻村干部张小波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推行定期约谈追责机制,约谈扶贫工作不力干部7人,党纪处分镇村干部15人。【责任编辑:彦波】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