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安康市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7-11-02 点击数:52977

强化主责主业  推动融合创新 

安康市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安康市不断适应城市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坚持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强化各级党组织担实主业主责,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融合互促,构建起责任联动、区域共建、功能优化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级责任联动合谱“一支曲”。横向上,构建市、县(区)委全面负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和行业系统党组(党委)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市、县(区)委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定期专题研究、做好把关定向、抓好顶层设计;组织部门分层次制定工作目标任务、考核评价办法,开展督查指导,加强对重要问题和政策的研究,保证中省市的决策部署一以贯之得到落实;部门和行业系统党组(党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调配合、同向同步发力,齐心协力推进落实。纵向上,明确市委履行主体责任,县(区)委履行第一责任、街道党组织履行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市委印发《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定642名市、县、镇、社区及部门、行业系统党委(党组)书记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和季度督查重点,明确长期目标、阶段任务和工作措施,推进实践创新、推动工作落实;10个县(区)委全部建立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确立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督促任务落实;4个街道208个社区分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统筹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保证上级党委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联动体系。

区域组织共建形成“一盘棋”。一方面,坚持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推进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和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目前,已以园区为单位建立党建工作机构11个,依托街道社区、协会商会或产业链建立党组织250个,选配专职工作人员30余人,让党的工作在1000余个小微企业正常开展;依托商务楼宇内的物业公司、产权单位等,积极推动建立楼宇党组织,选派400名街道社区党员骨干指导开展工作,把党的组织向新兴领域延伸。 另一方面,着力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共建互补。各行业系统部门主动融入属地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定期与属地党组织就党建工作进行沟通会商,考核下一级单位工作和评价使用干部时,听取属地街道社区党组织意见;街道社区党组织定期向条管单位的上一级党组织反馈共建情况,推进融合互促、双向联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主动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密切联系沟通、相互支持配合,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干部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方式推动组织共建,全市1000多家单位与所在社区签订城市党建共驻共建协议,50余名干部到社区任职;200余个驻区单位主动向社区开放免费资源实现共享;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推动活动共联,各县区创新开展“开放式主题党日”活动2万余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在每个县区建立“智慧街道(镇)”,打通上下联系信息渠道,形成“核心统筹、多元联动、共驻共建”区域党建工作新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织密“一张网”。一个是逐步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纳税等职能,取消县(区)直属职能部门对街道的直接考核,赋予街道党组织相关事务的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建议权,让街道党组织能够集中力量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把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一个是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为纽带、新兴领域党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工作体系,夯实社会基层治理基础。在83个城市社区,科学划分803个管理服务网格,建立“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模式;在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推进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实现事件处理网上网下联动。

建强基本队伍凝结“一条心”。一是结合镇党委和社区“两委”换届,把4名开拓创新意识强、统筹协调能力优的干部选拔为街道党工委书记,择优选配24名干事有规矩、管理有办法、服务有感情的党员为社区党组织书记,调整补充48名熟悉城建规划、生态保护和具有现代化城市管理知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街道社区党政领导班子,鼓励25名退休干部到社区任职,为每个街道党工委配备至少3人以上的专职党建工作人员,给每个社区配备2名以上专职党务工作者;采取市级示范、县级重点、街道全员的方式,分层分级每年把街道、社区及驻区单位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至少轮训一遍,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逐步建成。二是2300多个城市基层党组织中严格规范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稳步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深入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为民服务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以社区网格为依托,定期排查流入、流出党员,完善基本信息,掌握工作生活动态,积极吸纳流入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及时落实流出党员组织接转,将每一名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让近3万名党员充满生机和活力。

真情连心为民点亮“一盏灯”。不断扩宽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提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驻区单位资源,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组建服务队,构建服务网络,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行项目化服务。在市级建立政务中心,在10县(区)分别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在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推行“全程代办”机制;健全党员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服务,全面开展“服务进社区、点亮微心愿”活动,2.5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公益性岗位;建立社会公益服务清单,完善党员项目领办制度,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将群众需求事项集成上网,做到服务精准有效。

加大投入保障激发“一股劲”。按照省定标准上限兑现落实社区干部补贴和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每三年按照不低于现在执行标准的20%的幅度增长;市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非公、社会党组织专项列支5000元党建工作经费、按每名党员每年100元的标准拨付教育培训经费,每年按不低于现执行标准10%的比例增加经费投入。近两年,多方筹资1亿余元集中开展了一轮城市社区活动场所改建提档,并给予每个社区5000元的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经费,保障了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和为民服务有必要场所保障。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关爱关怀,不断加大从优秀社区“两委”负责人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街道事业编制人员比例和工作力度,仅今年,将3名社区“两委”负责人定向招录为公务员。同时,对连续任满两届的在职社区“两委”负责人参照街道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管理,把网格长纳入统一管理保障报酬待遇,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修社工职称给予补助,健全在职社区干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缴存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让社区干部工作忙但有劲头,起点低但有奔头,干得好了有甜头。【责任编辑:彦波】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