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筱霞
青山叠翠夏日长,花草掩映果飘香。阡陌交通连屋舍,小河流水绕村庄。
甘泉要美,农村必须美。甘泉县石门镇和平村是一座典型的陕北古村落,乘着近几年乡村振兴之风,和平村大力发展蔬菜专业种植,这里的草莓、香瓜、番茄、牛角辣椒畅销市场,家家户户光景过得踏实富足;完善基础设施,群众喝上了安全便捷的自来水,通了宽敞平整的柏油路,有了休闲娱乐的大广场,生活品质节节升高;改善了人居环境,家乡旧貌换了新颜,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理清思路 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三伏天火热的不仅是天气,还有王治海干活的热情。
在和平村枣林村民小组,王治海又早早地起床来到了他的弓棚,棚里葡萄和辣椒相交种植,已陆续上市。他身穿迷彩短袖,穿行于行道中,利落地摘着青椒,脚边的大桶不一会就被堆得满满当当。
“过几天,我的葡萄也能上市了,如果卖得好的话以后要在葡萄上多下功夫了。”虽然大棚里的气温高达37摄氏度,但是他坚持认真管理,希望这一串串圆润的葡萄带来更加甜蜜的生活。
据悉,和平村在2003年就开始大力发展大棚和弓棚蔬菜,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主要种植2313号辣椒,即本地俗称的螺丝辣子,虽然大棚数量可观,但是由于品种落后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加之近两年螺丝辣子价格一路下跌,群众收入锐减。
为破解这一难题,让大棚蔬菜这个老产业焕发新的活力,驻村干部及队干带领菜农立足原有基础上,实现品种多样化。
和平村距包茂高速甘泉出口不足3公里,是游客前往大峡谷景点的必经之路,再者白鹿寺景点开发,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和平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借此机会,和平村发挥区位优势,鼓励农户在原有蔬菜大棚的基础上,引进新蔬果品种,尝试发展经济效益高的采摘型作物,拓宽增收渠道。
村民申亚丽在种植草莓上就尝到了甜头。“我到安塞那边看到人家种植的草莓效益好,我也就学着试着种,去年种植技术不到位,共卖得3万多元,今年是第2年,年初那茬卖得4万多元。”申亚丽说。
采摘业的开展,已成为传统设施蔬菜的有益补充,成为和平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增收的有力抓手。
目前,和平村共有日光温室大棚136座,标准大弓棚87座,分别发展起了葡萄、草莓、甜瓜、辣椒等,多元化的产业覆盖率达到94%,全村2018年人均纯收入10218元,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该村第一书记赵伟说:“今后我们村将继续夯实产业,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的辣子种植逐步向时令水果、新品种辣子等休闲农业发展。”
多措并举家园旧貌换新颜
夏雨过后,走进甘泉县石门镇和平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休闲广场、爱心超市、学思堂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三五个村民在广场上纳凉聊天,在薛生爱家中,新改建的冲水式厕所干净环保,“改”出了农村群众的新生活。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给村民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和平村多次组织协调包村部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集中整治辖区脏乱差卫生死角。
近日,在和平村党支部活动室,不定期的村民会议召开了。
“明天大家一家出一个人清扫河道,谁拉土?谁出车?咱现在就确定。”第一书记赵伟热情地组织村民,村民也都纷纷响应,“我们掌柜出车。”“我儿子拉土。”……
一场场全村共行动的人居环境改善活动让村子旧貌换了新颜。
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全村共调用铲车、钩机等机械7个台班,拆除废旧鸡棚8座,发展村集体经济连栋大棚;投资5万元,安装道路两侧栅栏1032米;投资50万元,整治农户院落21户,水厕改造125户,目前通过利用废旧沼气池改建和新建的方式完成水厕改造4户,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推动全村“厕所革命”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的顺利实施,全村上下严格落实“四包两禁止”制度,乡镇干部包村、小队长包组、农户包户,落实了包抓责任牌,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还利用各种大小会议进行强调,定期走家访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在全村形成了层层动员、多方位宣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完善“爱心超市”和“垃圾银行”运转,村支部在全村开展环境卫生评选及垃圾回收活动,通过活动进行积分奖励,共计发放兑换爱心积分卡8700余分,让群众养成不乱扔、不乱倒、不乱堆、主动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调动了农户参加环境整治工作的主动性。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相互贯通,和平村文明和谐发展的窗口也被逐渐打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铺展的美丽乡村新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幸福院”、安全水、致富路,这一项项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更多群众有了暖暖的幸福感和满满的收获感。
“和平村将以此为契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不断优化村庄环境,同时立足自身实际,争取把白鹿寺旅游发展的面扩大,真正让村庄加快实现乡村振兴。”面向未来,和平村支部书记魏小东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