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汉中市:“五大行动”夯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11-23 点击数:63207


【原创】作者汉中市委组织部:千汉轩

 

汉中市着眼于解决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些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带头人”素能不高、党员带头带领致富能力不足、村党组织帮富带富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坚持运用系统思维打“组合拳”,在全市深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强基固本、素能提升、凝心聚力、机制创新、保障支持”五大行动,持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工程,切实发挥好村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干部帮带三大作用,凝聚各级各方强大合力,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着力推进 “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

实施“强基固本行动”,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汉中市着眼于强化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规范管理、优化设置、深化整顿多方面入手,持续狠抓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政治功能增强。开展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增强村党组织组织力和凝聚力。制定出台《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办法》和 “百村示范、千村达标”活动《实施方案》,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创建600个市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00个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195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组织体系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党员管理教育、党内组织生活、工作运行机制、基层基础保障、活动阵地建设”七个标准化。持续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增强村党组织领导力和战斗力。对符合条件的村支部进行升格,将支部建在村民小组、村办企业和各种合作社、产业链上,构建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各类人才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党组织体系。目前,已在村一级建立党委1个,党总支66个,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党支部88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194个。完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机制,增强村党组织执行力和问题解决率,按照10%左右比例,倒排186个村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累计调整和补配村“两委”干部97名,其中正职14名,解决各类矛盾问题266个。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两力两率”调查测评,以县区为单位通报排名,对测评得分低于80分的村和信访矛盾问题突出的村进行专项整顿,确保动态清零、后进提升。

实施“素能提升行动”,锻造脱贫攻坚过硬队伍青壮年流失严重、“两委”班子素能不优、后继乏人一直是贫困村的共性痼疾。汉中市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把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带头人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扩大视野选人。提前部署换届前村“两委”班子综合研判,依据现实表现对现任村“两委”干部建立“留、转、下”档案,创新方式选人育人。比如,洋县发出号召县内外优秀人才返乡领办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与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倡议书》,动员外出流动党员回村任职;留坝从本县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村级脱贫攻坚信息员,既解决了部分毕业生就业问题,又为村“两委”干部储备了后备力量。全员培训育人。开展抓党建促脱贫“素能提升专项行动”,用好中省调训、江苏南通对口支援培训以及市内红色教育、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基地等各种资源,集中开展驻村帮扶干部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全员轮训。截止10月底,全市各级举办各类业务技能、专题讲座、实践观摩、经验交流培训班520余场次,6个县区组织开展外出观摩培训,累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能手2.1万余人次。强化管理聚人。巩固“主题党日+”制度,开通在线学习、实行网上签到,既便捷又规范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拓展党员承诺践诺和设岗定责制度,引导农村党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带头带领致富、联系帮扶贫困群众。出台加强农村流动党员规范化管理《意见》,夯实流出地党组织管理职责,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引领他们“在当地争先锋、为家乡做贡献”。

实施“凝心聚力行动”,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面对贫困面大、贫困度深的现实,汉中市坚持大扶贫格局,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和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两手抓、两手硬,全方位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动力。整合“四支队伍”聚合力。扎实推进“四支队伍”整合工作,在1010个贫困村统一组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将各级帮扶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聚焦在一起,共同开展扶贫规划制定、项目资金争跑、政策措施落实等工作。“明理、感恩、自强”强斗志。通过举办政策宣讲、院坝说事会、文艺演出,开展致富能手评选、身边典型“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明理、感恩、自强” 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深挖穷根、解放思想,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实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轮驱动、端正党风与淳化民风一体推进。对接“三项机制”增动力。扎实开展第一书记履职情况集中研判,共调整召回排名靠后和其他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第一书记278名,被收录进全省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典型案例汇编》。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个人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脱贫攻坚先进镇办党委20个、先进村党组织39个、优秀镇办党委书记11名、优秀第一书记59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27名。

实施“机制创新行动”,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要求,着力探索村党组织引领下的促进贫困村、贫困户长效发展、长效脱贫的制度机制。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全力推进扶贫互助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两社一会”建设,引导贫困户自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将“能人带动”和“抱团发展”双推双促。目前,贫困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和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基本实现全覆盖,已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社1530余个,入社入会15.8万人,其中贫困户8.9万人。突出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紧迫任务来抓,市、县列支专项党费,支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各县区、镇办结合土地确权和林权改革,帮助贫困村制定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全市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帮扶贫困村持续发展、自我发展、长效脱贫。注重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在全市大力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进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脱贫致富项目、每个有帮带能力的党员都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的“双有”目标。已在全市树立20名脱贫致富示范“民星”、20名脱贫攻坚带动“民星”。

实施“保障支持行动”,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支撑。着眼于强化脱贫攻坚基础保障支撑,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强化基层人才支持。建立了“一二三人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选派3110名干部,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专业技术干部、驻村工作队“三个全覆盖”,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134名镇办扶贫专干,拿出350个岗位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招录基层事业单位干部;抓好“一人一技”扶贫培训和外向劳务输出培训,赴南通市洽谈落实5000多个用工岗位,对贫困户劳动力实行定向定岗培训;实施紧缺人才招引、校地合作、实用人才服务三大工程,44名高层次人才到我市贫困县挂职,组建11个扶贫工作团和102个技术专家服务团,累计服务贫困户4538人次。强化基层经费支持。市、县区财政每年按照全市行政村总数3%比例落实村级活动场所修缮提升经费,持续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按标准落实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经费,各县区结合实际增加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年经费最高达3万元。此外,市县财政每年还按比例投入1000万元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强化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出台《村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将村“两委”干部基础补贴80%作为脱贫攻坚绩效补贴。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关心关爱,为他们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天60元。在略阳试点推进村干部职业化,实行村干部岗位责任制,“两委”正职月补贴最高达3500元,副职最高达2500元。【责任编辑:彦波】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