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在电商平台上,有商户批量倒卖人脸身份信息。还有一些卖家出售“照片活化”工具,可将人脸照片修改为执行“眨眨眼、张张嘴、点点头”等操作的人脸验证视频。两万套人脸照片可按5毛一张打包带走,一套“照片活化”软件加教程售价35元。
当下,刷脸支付、刷脸门禁等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然而,5毛钱就能买下一份人脸信息、35元就能通过动态识别的事实,还是给需要刷脸的行业和用户敲响警钟。有了人脸数据,在金融类APP解封账号就变得轻而易举,绕过手机卡及社交平台的实名认证更是小事一桩。
隐私的泄漏者只能出自信息的采集者。这就要求采集者坚守道德底线,自觉建起信息安全的高墙。明年将施行的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包括生物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除此以外,还应加快对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措施的立法工作,如考虑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中明确刷脸技术的边界、红线,并对泄漏生物识别信息等行为规定罚则。
清理了源头问题,还要对电商平台倒卖行为加以监管。电商平台应从严处罚甚至永久关闭这些倒卖隐私数据的商家;监管部门更要严肃处理为倒卖提供便利的电商平台。作为行业开发者,更要提高算法实力,搭建安全屏障;用户则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对隐私泄漏沉默认栽,坚决维护合法权益。
全民刷脸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在隐私安全的路上,这项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脸识别技术是带着“更加安全”的名号出现的,最好不要因为带来新的安全风险而离场。(殷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