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翻飞间,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鲜出炉。“彬州库大师”兰秀英老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展示着非遗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兰秀英,1947年12月出生于底店镇牛北村。小时候,家境贫苦,只上了两年学的兰秀英就辍学在家,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养猪放羊,也就是这时候和“剪纸”结下了不解的情愫。
年仅12岁的兰秀英,心灵手巧、见样学样,剪窗花、蒸花馍、绣花等都不在话下。久而久之,兰秀英也成了街坊邻里口中的“能人”。
挑水、挖药、拾草、犁地……生活的苦难从没压垮兰秀英对剪纸的热爱。兰秀英回忆道:“刚开始剪花的时候,旧书、废报纸是常用的材料,干完农活之后,忙里偷闲,赶紧拿着剪刀,照着报纸上、墙上的宣传画练习,过年、谁家孩子定结婚,只要来找我就帮忙剪。”
剪纸艺术易学难精,在线条上讲究一气呵成,刀法上要求“稳、准、巧”。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兰秀英至今还在积极参加培训班、向同行请教,以生活为题材,专心创作。
“从小就爱剪纸,剪了几十年了还是不觉得烦。现在剪的样式越来越多,眼睛不好使了,但是一闲下来还是想剪。”兰秀英说。
兰秀英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她创作的毛泽东、列宁、刘志丹等人物肖像,形象逼真、手法精湛;她剪下的花鸟、动物等,姿态万千,活灵活现。
一把剪刀从不离身的兰秀英,用手里的剪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养猪村》《摘苹果》《刘志丹》等生动传神的作品,被赋予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兰秀英不仅剪纸出色,做花馍、绣花也是样样不在话下,一团面在她的手里,不一会儿就被变戏法似的做成“凤凰戏牡丹”“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手工艺品。为此,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还专门采访过她。
善良朴素的兰秀英还热爱公益事业。家住水口镇12岁的张某,母亲是聋哑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送衣物、学习用品等生活必需品,至今已经连续送了5年了。
每一段传承人的后面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例“非遗”都是散落在市井民间的璀璨明珠。兰秀英,一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用一生诠释着刀尖上的艺术。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年过七旬的她仍然痴迷剪纸,将剪纸作为一生的追求,传承着这门古老的“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