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但在靖口镇各个村落,有这样一群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一张张压岁钱、一个个积蓄、一桶桶泡面、一瓶瓶消毒液、一只只口罩......分别送往战斗一线。他们以反哺之义,在这个 和谐小镇上上演着脱贫不忘感党恩的感人画卷——他们就是刚刚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想用心回报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
一大早,石沟村86岁的詹成贵扶着孙女的手拿着800元钱到村委会要求捐款,村干部很惊讶,都知道他的家庭很不容易,劝他把钱拿回去时,平时憨厚老实的老詹有点急了:“党对我全家这么好,吃的、用的啥的党给了这么多,平时我也给村里出不上什么力,这次我一定得给防疫出点力。”说完,他把800元钱塞到村干部手里。
八十六岁贫困户詹成贵,妻子身患重病,住院花费较大,除去合作医疗报销之后,仍然给家庭增加了不少负担,镇村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将他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当时负债累累的家庭缓解了一部分压力。詹成贵嘴上不说,但心里总想着要做点什么。疫情发生后,他坐不住了,全家筹集800元钱要捐赠,在场的人都被他的这种义举感动了。
“把钱捐给党,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
水蒿川村贫困户李培勇,本来家里生活还过得去,但不幸的是入赘到家里的女婿孙海红得了胰腺癌,常年离不开药,没有了劳动能力,他成为家庭唯一的主干劳力,一边在周边打零工一边照顾家人,也没挽留住女婿的生命。长期的服药就医,致使家庭生活拮据,借力精准扶贫好政策,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包村干部的帮扶下,他种了几亩蔬菜,平时打打零工,还受聘为村上公益性岗位。国家有难,他毅然捐款150元,还动员了不少群众捐款,希望能帮助一线人员多买一袋口罩、多买几瓶消毒水。同时,他主动请缨,成为村里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他说:“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关心,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也想为村里做点事。”
“国家有难,我要捐自己的压岁钱”
“我也要捐款!”两个清脆的声音伴随着跳跃的步伐奔向村委会,12岁的何斯彤和13岁的蒋莹拿出自己的“压岁钱”,要求捐给卡点值守的叔叔阿姨们购买防护用品,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没有党也就没有我的现在,需要的时候能不能让我去帮忙”
石沟村贫困户冯春娟领着女儿真诚的说:“这是我的一片心意,感谢党和政府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脱贫致富,人要懂得知恩图报,我虽然是贫困户,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也想为大家尽一份力。”朴实的语言饱含着浓浓的爱心。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自愿提出脱贫,并要求退出护林员岗位,她要把公益性岗位让给其他贫困户,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
冯春娟的女儿李敏慧从西安医学院放假在家,疫情发生后,她作为一名在校党员,拿出自己的压岁钱,站在党旗下满怀感恩的说:“没有党的照顾,我连大学都上不了,我学的是医学,后面一定会好好学习,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防疫关键时刻,镇上医院需要帮忙的话,我随时都能去”。简单朴实的话语,直击心灵,让人泪目,她自愿向村上申请做志愿者,在1号值班站点值班,用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力量。
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村里的捐款单上记录着1000元、500元、300元、200元、100元、50元、20元,据统计,靖口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30人自愿参加劝导点值班,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全镇471人捐款4.6万余元,捐物约1.5万元。一个个数字后面是一颗颗感恩的心,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出的最美的小花,结出的最饱满的果实,这些微薄之力正聚集成磅礴之力,奔着战场而去。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靖口镇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富口袋”与“富脑袋”并举,突出情感沟通和感恩教育,突出宣传引导和典型培育,激励激发了贫困群众奋力脱贫、为村争光的精神内生动力,积极改变“等靠要”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全镇6个村全部实现脱贫退出,336户1095人实现脱贫,脱贫户不但实现了生活上的脱贫,也实现了思想脱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疫情防控战争打响以来,不仅锤炼着党员的钢铁意志,还检验着干部的工作能力。但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些贫困户,他们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不愿留下姓名,不愿意留下照片,他们的善行义举温暖和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们以反哺之义和感恩之心无形中为我们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他们用浓浓的大爱和实际行动带动群众纷纷加入爱心奉献中,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他们这个小家庭对党和国家的大家庭的牵挂,他们用爱心温暖了深爱着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