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渭南高新区:“三名+”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2-03-08 来源:凤凰传媒网 点击数:660031

  为贯彻落实《渭南市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市三年(2021-2023 年)行动方案》,根据《渭南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的通知》,渭南高新区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度、再造新格局,全面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

“名校长+”工作

  自全市“三名+”工作开展以来,为确保“名校长+”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以教育文体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名校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安排、协调推进、定期研判“名校长+”各项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小组成员直接抓的工作格局,持续推动我区“名校长+”建设工程实施。我区设立“名校长+”发展共同体3个,分别为:孙佑治校长发展共同体、何转香校长发展共同体、刘丽娜园长发展共同体。

   高新区着眼前沿,组织校长走出陕西,走进教育强省,采取名校考察、现场观摩、影子跟岗等形式,学习先进办学新理论、掌握新知识,树立新思想,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着眼学校管理效能的持续提高,共同寻求高新区学校发展新思路。通过创办“高新校长论坛”、开展共同研究“同一课题”,共同探讨新课改下的教育发展规律,集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碰撞办学思想,打开办学格局,准确定位学校管理模式和办学方向。

   各“名校长”发展共同体根据实际,带领成员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孙佑治“名校长”发展共同体所在的渭南高新中学被渭南市教育局批准为2021年渭南市首批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基地,并推荐为省级示范基地评选对象;何转香“名校长”发展共同体成立搭建了以渭南高新小学和渭南实验小学为载体的外出研修平台。8月,区内薄弱学校高新二小,本着“名校+弱校”工作方案,做到资源共享、活动共研、管理共商、发展共促,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有效地促进了高新二小的改革和发展;刘丽娜发展共同体成立至今,建立了工作室,开展了专题教研、工作室联动、课题申报等活动,真正发挥了工作室的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了有利于园所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保教质量全面提高的良好氛围。

  高新区切合“名校长”自身专业发展,切实提升理念、管理水平和办学思路,通过名校长发展共同体,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不同发展特色与亮点,推动区级名校长建设工程实施,形成以名校长为引领,带动了全区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整体的提升。

“名校+”工作

      高新区根据渭南市教育局对全市“名校+”工作安排,始终坚持“以教学为核心”、“以‘双减’为重点”、“以‘联盟’为基石”的工作理念对全区“名校+”工作进行展开。高新区有“市级名校”两所,为:渭南高新小学和清源初级中学;“区级名校”三所,分别为:渭南高新小学、渭南高新三小和渭南高新中学。

渭南高新区“名校+”工作以“市级名校”渭南高新小学为主线、“区级名校”为副线展开。2021年,渭南高新小学分别与临渭区实验小学、车雷小学,大荔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及12所成员校结为教育同盟校,每季度分别互相问访,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从“五项管理”,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名师示范课、名校发展遇到的困惑等方面携手交流。12月,高新小学依托“德雅杯”教学节,开展域内外同课异构交流展示活动,授课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美术、体育、科学、信息、音乐等学科。

教育文体局立足本区域内学情和校情,深入解读双减文件及课后延时服务的宗旨,紧跟教育话题,不断加大校际交流,结合“名校+”工作任务,了解家长、学生的真实需求,办高品质、高效率的学校教育。

“名师+”工作

  高新区制定了《高新区“名师+”工作实施方案》,整合区内教育资源,根据学段学科实际,在自我申报、区级审核的基础上,成立5个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其中幼儿园1个,小学2个,初中1个,高中1个,各学校也成立了校级“名师+”研修共同体10个。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植学生学习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通过推广经验、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努力提高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素质,发挥示范引导、辐射作用,为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