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沙河营镇:“五抓五强五提升”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试点工作

时间:2020-04-07    点击:633027

作者:余桥东

自2019年以来,城固县沙河营镇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范本,以基层执法服务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建设为抓手,立足镇情,创新实干,探索形成“五抓五强五提升”工作法,初步建立了“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村民自治、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抓组织、强基础,提升党建引领力。一是党建引领有力。农村要进步,关键看支部,乡村治理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始终抓住党员队伍牢牢不放,做到党建责任刚性化、党性锻炼常态化、纪律要求明确化,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机制和“阳光村务”。创新搭建党组织领导的“村委会-一约五会-农户”三级治理平台,实现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将村民自治延伸至村落。建立“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三级党组织网络体系,把576名党员调整划分到网格中,逐格建立56个党小组,确保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二是组织保障有序。及时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3次召开镇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试点工作,迅速出台《沙河营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将试点任务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抽调镇党政、司法等室办站所15名干部,组成综合协调、政策指导、信息宣传、督查问效四个工作专班,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机制运行有效。投资3万元建成集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综合治理、信息査询、网上受理、网上解答和网上回复为一体的线上信息服务平台。先后3次进行应急演练,提升了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收集、研判、上报方面的作用,形成了与镇村便民服务体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绿色通道。

抓规范、强效能,提升平台服务力。一是优化便民平台。统筹整合镇村便民服务厅(室)资源,把各单位(科室)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形成综治、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横向子平台,明确6个大项18个小项工作职责,通过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置,实行“一站式”接待服务群众。二是规范便民事项。健全完善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四个一”服务机制。摸底、归纳、整理45项政务服务事项,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五公开”,印发便民服务卡和便民服务手册共3000余份,使群众对镇村便民服务厅(室)工作一目了然,实现高效便捷的便民服务。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建立镇、村、网格三级微信服务群,加强代办服务和网上办理,落实群众“最多跑一次”、全程代办和节假日值班预约等“五全”服务(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免费、全身心),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在镇村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抓载体、强措施,提升网格协同力。一是合理划分网格。全镇按照“小组定界、规模适度、方便服务、总体平衡、人居百户、入户三天”的标准,科学划分网格56个。同时,根据各网格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对辖区网格设置“A、B、C”三挡难度系数,适当拉开差距,确保鼓励先进,实现“多劳多得”。二是择优选培人员。在镇设立网格管理指挥中心,在村设立管理站,每村设1名网格长、1名网格监督员和1名网格指挥员,分别由支部书记、包村负责人和包村领导担任;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员,配发“工作七件套”(一个工作包、一个工作群、一本工作日志、一个工作牌、一套采集表、一件蓝马甲、一张个人联系卡),由各小组长或公益性岗位人员担任;每个网格设多名网格信息员,由党员骨干、志愿者或乡贤等担任,初步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管理新格局。目前,全镇配备网格员56人,网格信息员近100人。三是落实管理措施。在各村(社区)显著位置悬挂网格化服务管理公示牌56面;明确了镇级网格指挥中心4项职责任务,村(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站4项职责和网格员7项工作职责,实现了“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建立周例会、月专题会商、实时应急会商等“三会”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指挥镇内各条块的管理服务力量;先后投资经费5万元,用于搭建平台、明确网格员报酬等事项;出台《沙河营镇网格员工作绩效管理考核办法》,专职网格员年薪资待遇原则上按照“高于村民小组长,低于村(社区)干部”的原则,建立健全“基本工资+绩效考核”薪酬模式。

抓整合、强服务,提升队伍执行力。一是组建镇综合执法大队。印发《成立综合执法大队的通知》,整合镇派出所、司法所(维稳办)、国土所、市管所等各类执法、监管、服务力量,组建116人组成的综合执法大队,初步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综合联动”,从“多头执法”到“集中执法”的转变,有效处置盗采砂石、焚烧秸秆、环境保护等事件16件,办结率达100%。办结时间由原先的5天缩短到2.45天。二是组建村(社区)服务队伍。按照“四个落实”要求,将村组网格员与村组干部、党员、河(路)长、治安员、环卫员、市场协管员等服务资源整合,组成17支331人的村(社区)服务队,由村(社区)党支部相对集中管理,开展农技、健康、劳务等方面培训17场次。三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化村(社区)联防联控,推行“1+X”联动制度,即以村(社区)干部为主导,以网格内其他管理人员为主体,将乡贤、党员示范户、致富能人、退休(离职)干部等热心群众工作的同志,纳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大治理工作格局,确保共建共享走深做实。截止目前,已分类组建教育、健康、环保等志愿服务队17支,招募农村志愿者400余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等志愿服务31场次。

抓创新、强实效,提升体系承载力。一是创新了处理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三色”分类、“两级清单”管理。即: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标为黄色,“日清周报”(每日清理,每周报进展);对需要认真研究并多方联动的问题,标为橙色,“周清月报”(每周清理,每月报进展);对需要较长时间解决或与上级联动的问题,标为红色,“月清季报”(每月清理,每季度报进展)。二是整合了服务资源。结合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有利时机,全方位、无死角对辖区群众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14种类型建立人员信息基础台账,为高效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推行“12345”为民服务工作法,网格员每天到网格内巡查一次;重点家庭每月至少走访两次;对突发事件、居民有困难意外、邻里矛盾纠纷“三必到”;对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外来人员流入、公共设施损坏“四必报”;每月对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家庭、失业群众、孤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特殊人群等重点服务对象“五必访”,确保网格内底数清、情况明。截止3月底,全镇共摸底录入户信息8857户、社会组织1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41个。三是凸现了治理实效。小事能酿成大事,如果早发现,就能早预防、早处理,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正是治理体系创新的优势所在。如,该镇梁家庵村两年轻人因琐事引发持械殴斗,网格员发现后,组织村联防小组第一时间予以制止,防止了事态的恶化和扩大。据初步统计,2019年该镇共办结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113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48%、20.3%,各类事故矛盾纠纷、各类信访问题呈大幅下降趋势。(作者:余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