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 陈曦
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又称踏青、行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清明节最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既是节气,也是祭拜先人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清明的时候最隆重的一项习俗就是扫墓祭祖。清明节前后,在外的游子会回到家中,参与到扫墓活动中去,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久远。
2、踏青: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汉族节日习俗,清明时节,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禁火:自古就有清明节禁火的风俗习惯,清明寒食禁烟火,原本纪念介子推。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寒食禁火只许吃冷食,在常武地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4、插柳、放风筝:清明前后,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柳树成荫。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古人清明放风筝有祛除湿气、消灾解难之意。人们把疾病苦难写到风筝上,剪断放风筝的线,寓意疾病苦难-起飘走,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5、吃青团:在清明前后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6、荡秋千:荡秋千开始流行于南北朝,最早叫千秋,后为避讳改为秋千,古时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唐代时已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