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郭湾山沟里,有个有名的母亲文化博物馆

时间:2023-05-24    点击:696492

文/曹焕荣

 柔远河水波涌浪卷,翻山越岭,从墩儿山滚滚流出,穿过郭弯弯山,赵塬山,堡子山……似乎还依依不舍,一路回望,讲述着长期封闭落后、山区人司空见惯、未被污染的,外面世界鲜为人知的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的故事——一个姑娘远远地出嫁了,在外参加工作后,却一直爱恋着家乡热土!念念不忘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农家生活,母亲的聪明创造、辛勤劳作留下的岁月磨灭不了、车船装载不尽的绘画、剪纸、刺绣、香包、布贴、碎布拼花、泥塑混塑、草木编织以及古老的农器、家具……

 小时曾潜心跟着母亲学,催着母亲倒出全部样式、杰作。母亲下逝后利用工余时间在姊妹、村邻、亲友处不断收集整理。数十年如一日,不顧劳累,不避风雨,不休不止,收集了上万件带着母亲体温、体现母亲才艺、彰显母爱、价值连城的民间民俗艺术品。在经费短缺、不顧阻力、饱受压力和委曲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家乡新堡村赵家洼组为母亲白玉玲建起了“母亲文化博物馆”。这位建馆者,就是环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退休女职工——钟彩银。

 

故事的缘起

 

 扑闪扑闪,一盏微弱的豆油灯光驱散了窑脑的黑暗,特写出:十岁的钟彩银搂着母亲的脖子,一个劲问:“妈妈,你画这么多蝴蝶干啥呀?”母亲白玉玲爱抚地说“哪里是蝴蝶啊?这是华娘娘!”“华娘娘?”女儿睁大眼睛不停不休地盘问。母亲说:“就是。是创世纪、为咱造福的华娘娘……”钟彩银听得入迷了,像跑着,撵着在梦里追问蝴蝶……任母亲怎么解释,怎么描绘也不得其意。母亲指着毛笔下翩翩欲飞的蝴蝶,疼爱地摸着女儿的头,“这是直飞蝴蝶娘娘,这是对飞蝴蝶娘娘,这是绣花蝴蝶娘娘……”白玉玲就这样边说边画,把蝴蝶画了大半生,一口气画了上万幅蝴蝶。画出牡丹蝴蝶,荷花蝴蝶,鞋底蝴蝶,方胜蝴蝶,万字蝴蝶,绳纹蝴蝶,金瓜蝴蝶,月亮蝴蝶,元宝蝴蝶,拉手手蝴蝶,多芒蝴蝶,花坐坐蝴蝶……;有正面,对头,侧翻,倒立,滑翔,斜飞,追撵,对称,下落,交欢……各种形态的蝴蝶飞,行,站,直立,做操,采花,探路,寻花……细緻入微的多种动作。画啊,画啊,白天画,晚上画,雨天画,晴天画……唱着民歌画,说着民谣画,讲着故事画,猜着口课(谜语)画……不缀创作,直至闭上劬劳了一生的眼睛。

 一颗闪闪发光的种子播入了幼小纯洁的心灵,终于散叶开花。钟彩银带着探寻的目光,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多方查阅资料,才懂得:母亲所说的华娘娘就是华胥氏,传说是伏羲氏的母亲。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载“太皞庖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氏于成纪。”《竹书纪年·前编》:“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春秋世谱》记“华胥氏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史记.五帝本纪》(殷涵尹红卿编译司马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华胥氏之国。”华胥氏曾落居于庆阳华池一带,开发农牧业,教民稼穑,养蚕做衣……民间口授心传着很多华胥氏的故事,轶文。贤惠聪敏的白玉玲老太被民间故事浸润心灵,崇拜备至这位古老伟大的母亲!她说“我虽没见过华娘娘,传说华娘娘是蝴蝶变的。我才画蝴蝶,就是要画活华娘娘,让人们记着华娘娘造福人类的大恩大德……”此外还画了许多鱼,老人说是画受委屈的鱼族人,想搭救鱼族人;画吉庆娘娘、平安瓶、图腾与母体花样、百图与刺绣、染色画…… 几乎每幅画都有辛酸的故事,有深邃的文化内涵。于是把一生都画成壮丽的生命史,画成意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献给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母亲华娘娘,留给后人分享不尽的民间文化硕果!钟彩银受到母亲刻骨铭心的教诲,酷爱民间艺术。骨子里有一股人间正气,潜在的文化自觉意识,痴心一片,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集于一身,眼光深远,艺术嗅觉灵敏,充分认识到母亲作品的文化含量和社会价值。为了尽孝,感恩母爱,一点一滴,一笔一划,一针一线,一物一件,几乎收集到母亲留下的全部“活文物”,并且以此内容编著出版了《华夏遗韵.母亲的艺术》《指尖文化》《万幅蝴蝶颂华胥——母亲白玉玲的蝴蝶艺术》等“女红文化”专著。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内蕴厚重,发人深省。由衷反思“当父母用他们自制的生活用品把我们养育成人后,我们在有吃有喝,有穿有戴,有车有房,有玩有乐的今天,该回报、感恩的是什么?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又是什么?每当我看见母亲用她粗糙的双手制作下这一件件精巧细美的生活用品时,心情沉重,百感交集,觉得她们生活的太苦太累太不容易;制作的物品太好太美太實用。因此,值得传承和保护,发扬广大,不应丢弃忘怀。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如果丟弃忘怀,就意味着丢了民族的根,忘了母亲的恩,那就是对母亲付出的不尊重,对民族之根的不认可。”钟彩银的民间艺术收藏展起初在母亲的窑洞开展,由于原汁原味,富有特色和个性色彩,轰动秦陇,传遍中华大地。中央电视台9频道摄制组专程赶来录制并播放了《传家》记录片,做了专题广泛的报道宣传。

 

故事的深入

 

 为了及时展出,钟彩银将其环县的住宅楼客厅腾出,把华池老家展品搬来,办起了“母亲的艺术”展览。由于地方所限,只能重樑叠屋,难以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地全面展示博大精美的作品。就这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时轰动了环县县城。在县上关心支持下,由庆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并挂牌,举行了有县上主要领导出席,县直有关部门及专家和来宾参加的、生动热烈的开幕活动,市县电视台及时播出,受到广泛地好评。有专家评论说,“绝对是名付其实的‘珍宝馆’,‘民间艺术宫’,‘土中金’般新发掘的‘敦煌壁画’。每件都有说道,有厚重的传统文化负载和价值。解说词全都口语化,亲切,生动,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把观众带回当年自然生态环境,原汁原味地倾吐民间艺术家创作初衷,内心世界,生命体验,深刻意蕴,让人身临其境,知根知底,耳目一新,心灵震撼!”

 朋友兴奋地推荐給我。我便利用出差的机会慕名参观。我想钟女士只有小学文化,何来如此魄力、胆识和对非遗深刻的认知?参观访问后始知她有敢为人先的奋进精神,认准了的事,定会咬住青山不放松。她人生每个阶段都创出佳绩:学戏,荣获甘肃省优秀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一等奖,西北五省区“优秀青年演员称号”;工作中,被评为甘肃省先进文化艺术工作者;涉入文坛,一连创作出版了自传体小说《戏恋》,民俗专著《华夏遗韵.母亲的艺术》《指尖文化》《万幅蝴蝶颂华胥——母亲白玉玲的蝴蝶艺术》以及《庆阳民间语言辑释》《庆阳民谣一千首》和多部小戏曲。她干一行爱一行,步步为营,炮炮打响,处女作《戏恋》就荣获庆阳市五个一工程一等奖!原来,具有如此高的精神境界,深厚的文化涵养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钟彩银文化的根就是爱,就是孝。百善孝为先;爱心,会获得一切。爱母亲,爱家乡,才能爱祖国!有了爱和孝奠基,自然文化含金量纯,高,有了立足点,关注点,突破点,闪光点!干出了一宗宗惊人的业绩。

 

故事的高潮

 

 沿着宽广平坦的水泥公路行进,两岸花红柳绿,块块地膜玉米大田明晃晃如千帆竟航,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逆柔远河上溯,又像入历史的隧道,让人眼花缭乱,浮想联翩,想起南梁闹红的故事,想到大凤川七七0团为突破白匪封锁,开荒大生产;想起范仲淹英武守边……忽然路旁一家崭新的农家大院吸引住我的视线,同伴说“到了!这就是赵家洼。”——好一座醒目的“天道酬勤”门楣突现的砖混水泥门楼,威武庄严,朴素美观。进门,以二层古朴的风格、色彩和基调迎迓我们的“母亲展馆”,高大雄伟,风光气魄!钟彩银为了全面展示母亲才艺成果,自筹200多万元新落成了”母亲白玉玲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于2021年8月破土动工,今年4月竣工,总面积460平方米。展览共分17个展区18大类,66个小类,展出白玉玲老人生前创作的6千余件文化遗物。

 白玉玲,生于1930年,卒于2013年。华池县悦乐镇新堡村郭湾组人。虽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是一位勤劳朴实,心灵手巧,不断创造的伟大的民间艺术家。作品文化内涵丰富,民俗特色突击,可谓原生态的“活化石”。是人类母体文化的再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珍贵的民俗史料,华夏先祖的流风遗韵,是不可磨灭的人间真情,值得保护传承,深层意义的探寻和发掘。

 在钟彩银的努力下,引起当地政府和文旅部门的重视,日前,由县上领导主持举行了、有陕甘宁诸多专家和乡亲参加的、隆重地的开馆仪式,中共华池县委宣传部挂牌为“白玉玲民俗文化博物馆”、“华池县民俗文化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博物馆规模不算宏大,却是村民的一块心灵“磁石”,大山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是钟彩银几十年辛苦收藏,报答母爱,感恩桑梓,奉献保护非遗成果的全力展示,也是她把自编、自导、自己主演的这出承传非遗“连续剧”,壮丽地推向高潮。

 钟女士作为孤身,从产生建造展馆念头起,征地,绘图,开工,筛选作品,装裱,布展,筹备开馆……两年多来,单枪匹马,自备粮草,昼夜作战,谁知经过多少思想斗争,下了多大的功夫,流了多少汗水,动了多少脑子,受了多少困苦和委屈,经历了多少甘辛地付出?她把母亲这么多文化遗物一件一件,整理装箱从华池搬到环县住宅楼展出,又从环县一点一点运到新馆布展。为赶进度常常居无定所,食没迟早;画作拿到宁夏装裱,夜以继日,和装裱师傅连轴转,顾不得回家,悃了只在趟椅上合一眼,解一下乏;为征地求立项、批复,徒步上路,赶班车,往返市、县、镇、村,不知冒着风雨、冰雪,跑了多少趟;饿过晌了,就吃口泡面,喝口冷水;基建中,经费不到位,牙一咬卖掉环县住宅楼;交工时还缺资金,就申请贷款;一人办展,缺东少西,离镇上又远,靠姊妹亲友帮忙,托人捎或步行购料;冬季煤未运到,孤身挨冷受冻;水管子冻坏了,托弟弟担着送水;脚烫伤了,一出院,就瘸着腿日夜忙着布展……难怪当日开馆仪式和座谈会上钟女士心潮涌浪,几次激动地热泪夺眶而出。

 无偿地付出终会得到有益的回报。她的努力没有白费,血汗没有白流!美满地圆了保护传承母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愿望和美梦!可能从理论上,钟彩银也许不会说的头头是道。但这是来自火热胸怀中的文化自信和自觉,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这种自觉和自信鼓舞下,她认准目标,牛劲不改,一干到底。这,就是成全钟彩银文化成就的动力。

 

故事的余韵

 

 轰轰烈烈的开馆仪式结束了,前呼后拥的人潮散了。夜静如水,博物馆像一颗星座无声地发着光,默默地沉思——中国历史上大书着很多名母,如尽人皆知的孟母、岳母、陶母、欧母。但没有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母亲!钟女士开了先河,以實际行动詮释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第一个用遗物为母亲立传,第一次把母亲展现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精神丰满、生动感人,神韵永存。为什么钟彩银要如此不遗余力地建馆、办好展览?她在《母亲的艺术》一书后记中说,“正是母亲们自制的这些非物质文化生活用品才养育了我们,支撑物质匮乏时代的日月和人类的生存。”“要把父母身上质朴的原生态文化抢救保护下来,不能失传……这就是我办展览的目的和用意。”一句中的。胜过多少长篇大论!

 滴水穿石,日光月华。小小的博物馆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怎样像钟彩银一样,保护好一切非遗,以实际行动深挖母亲文化内涵,传承母亲文化精神,让母体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本源文化实实在在地得到保护传承,发扬光大,使文化的软实力凝聚成一股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