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菲 陈晗
加强和规范城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适应新时代加强基层治理需要,激发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和干劲,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综合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规范社区工作人员职数配备。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般按照所属社区管理区域、人口数量等因素确定,每个社区原则上按10—15人配备工作人员。其中,党组织设置3人,居委会设置5—9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设置2—3人。提倡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委员交叉任职。拓宽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岗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群团组织负责人按照相关程序担任社区“两委会”成员。建立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锻炼工作制度。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社区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严把政治关口,严格选任标准,选拔一批党性强、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年轻干部(职工)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有条件的社区可配备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制定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发展专项规划,修订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办事、执行政策和服务群众能力。将社区工作人员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实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
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优化提升社区正职待遇,按照老人老法、新人新法、动静结合的原则,除享受原有科级待遇保持不变外,推行岗位绩效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区“两委会”委员的工资待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劳动保障协理员等进入“两委”班子或兼任社区正职副职的,按相应层次增加工资待遇。同时,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考试,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和学历晋升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调整落实报酬待遇。
建立完善鼓励激励机制。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届期满后,可以在其它街道交流任职。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对于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先考虑予以提拔或进行物质奖励。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大符合条件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等通过依法选举担任社区“两委会”成员力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社区实行年度星级评定考核,并按全区社区总数60%的比例依据星级评定结果予以奖励。建立群众满意度占主要权重的社区工作人员评价体系,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充实社区兼职人员队伍。建立完善社区兼职人员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和服务力量。组织区级机关干部职工下沉社区一线,鼓励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职(离退休)党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两代表一委员”、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兴趣链党建联盟成员、“六老”、志愿者、热心群众等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有效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