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柳山村:头雁引领脱贫的蜕变之路

时间:2018-07-25    点击:92175

作者:洋县县委组织部  黄宁

在洋县县城以东6公里的山丘上,夏日的凉风阵阵袭来,放眼望去,柏油铺就的“贯长路”上杨柳依依,绿水青山映衬下的农家小院恬静自然,不远处绘有“花果飘香、幸福柳山”八个醒目红字的石榴花状水塔格外醒目,没错的,柳山村到了!

映入眼帘的这个美如画一般的村庄——龙亭镇柳山村,早在几年前其实是一个十足的贫困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55户1566人,2015年被确定为贫困村,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36人,其中因病致贫者就高达41户140人,2016年全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仅为2417元,且没有一分一毫村集体经济积累。所谓“穷则思变”,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干部群众在村支部书记刘富民的带领下,于2017年脱贫59户204人,全村贫困发生率由13.7%下降至1.86%,实现了由“空壳村”向整村脱贫的蜕变。

如今的柳山村,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日趋密切,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四率一度”稳步提升……,这些变化,得益于“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整体思路,得益于把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的实践探索,更得益于党支部书记刘富民同志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刘富民自2002年担任柳山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开始,就一直奔走在改善村庄面貌、增加群众收入的道路上。近三年来,他团结带领全村干群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事业,针对路难行、饮水难、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难等困境下功夫,确定思路规划,壮大基础设施,狠抓产业发展,坚持扶贫扶智,让该村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让柳山村成为全县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朵璀璨夺目的“金花”,他本人也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抓班子带队伍  增强支部组织力

自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他就以村民的幸福为己任,把柳山村的富裕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是学做融合,示范引领。他自学考取了大专学历,到其他先进村学习经验,提升政策水平和知识储备,探索脱贫攻坚道路。他注重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培训,采取专项培训、以会代训等让精准传达扶贫政策。二是接续发展,选优配强班子。按照综合素质好、致富和带富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他着力优化班子结构、培养后备干部、发挥党员作用,在本次村“两委”换届中大胆启用年轻、有文化、思路活的干部。三是从严管理,强化党组织生活。他主导建立工作清单、请销假、周一例会、村干部全日制,从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定期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远程教育活动。

 

坚持高点定位  用心情投入

面对脱贫攻坚这项头等大事,他集中精力、稳扎稳打,全力以赴推动整村脱贫。一是定高脱贫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三村五区”的发展思路,他牵头编写《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计划》,结合贫困户意愿制定短、中、长期帮扶计划。二是倾心结对帮扶。他积极有效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两委”四支力量,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队暨临时党支部,按照摸清现状、对症施策的原则,形成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共同帮扶贫困户的“双帮扶”机制。三是突出共建共促。建立“支部+企业+贫困户”机制,他多方奔走,争取到多家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与柳山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吸收5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订单生产拿定金、进厂打工挣薪金、入股参股分股金”的多种盈利目标,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达1000多元。四是加大感情投入。他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和村组事务,带动村“两委”积极解决贫困户的安全住房、产业发展、就医就学等难题;带领村组干部精打细算、盯紧看牢地参与村内各项项目建设和工程事务,争取把每一分钱都花在紧要处,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坚持精准施策  瞄准靶心促脱贫

 他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脱贫标准,把全村人心和干劲凝聚到找准路子、精准施策上。一是狠抓基础设施改善。借助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他带领村“两委”先后争取到基础设施和扶贫资金1400多万元,硬化拓宽村组道路8公里,完善人饮工程4处,建成文化广场2个,治理废弃水塘3个,大力推进柳山旅游环线、村综合服务中心、香菇种植基地等项目,让整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变。二是狠抓健康扶贫落实。他先后7次协调市县医院到村开展免费诊疗,建立“健康档案”,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长期卧床的18名群众入户诊疗,送病情较复杂的6名贫困户到市中心医院免费诊疗,向全村455户群众赠送7万余元的“健康扶贫家庭药箱”。三是狠抓扶志扶智。他坚持“既授鱼、更授渔”,强化自强教育,提升群众致富动力。成立脱贫攻坚政策宣讲队,通过院坝说事会、“明理感恩自强”活动,引导群众“扶贫先扶志”;在全村张贴宣传标语280幅,设置道德文化墙800平方米,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榜”评选,形成勤劳节俭、自立自强、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四是狠抓难点工作推进。针对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推进难的问题,他带领村组干部深入8户危房户和9户搬迁户家中宣传政策、疏导思想,协调县镇加快程序审批和政策补助落实进度,并为其制定后续帮扶计划,既转变了群众观念,又为其吃上了定心丸。五是狠抓脱贫尖兵培养。他想方设法加大村组干部、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的培养培训力度,多次组织扶贫干部和脱贫骨干到省内外学习扶贫合作社、“三变”改革、产业发展的经验,为大家开拓了眼界,鼓足了先行先试的勇气。

他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挖掘优势资源,又培育特色产业。一是抓互助合作,促抱团增收。在洋县率先成立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吸纳300多户村民加入;至2017年底,村合作社承接30万元以下建设项目5个,盈利33万余元,村集体积累14万元,仅在去年9月份首次分红中就为每户贫困户获利1744元;合作社建筑服务队就近吸纳100余名贫困户务工,个人最高务工工资达1.4万元。二是抓“三变”改革,促产业增收。他邀请20多位农技、畜牧专家到村指导生产,解决农户技术难题500多个;流转土地1800多亩,与陕西果业集团共同打造猕猴桃柑橘示范种植基地;新建桃园达700余亩,兴建占地50亩的香菇产业基地,还大力发展村集体辣椒、红薯等项目。三是抓乡村旅游,促长效增收。连接洋县朱鹮梨园景区的柳山村旅游环线已经开通,投资375万元的柳山村综合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投资300万元的村内旅游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即将动工,这些都为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埋下了伏笔;他还大力探索“文旅农”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高点打造计划投资1080万元的柳山湖综合开发项目,做到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四是抓市场对接,促农特产增收。他主导全村引进优良红薯发展有机农业,注册“金柳山”集体商标,建立村农产品电商平台,目前全村已销售有机红薯2万余斤,产品价格比原种作物增加了6倍。五是坚持规范程序,确保退出精准。2017年,他牢牢锁定全村59户204人的脱贫目标,确保识别进入、结对帮扶、脱贫退出“三大过程”精准严实;还实行帮扶工作全程纪实、重大事项多重审查和群众评议对等制度,建立村级档案5大类26册226档,做到内容规范、更新及时,为脱贫不脱钩、摘帽不摘政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柳山村在支部书记刘富民的带领下,强党建、抓脱贫、促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花果飘香、幸福柳山”目标不断奋进,一些脱贫攻坚中的创新做法受到各界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认可。6月7日,全省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在洋县召开,龙亭镇柳山村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摩点接受了全省同行业专业人士的检阅,受到了一致肯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柳山村,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壮大,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群众收入大幅度增加,村庄发生了一场华丽的嬗变。难怪柳山村老百姓都说:“扶贫使柳山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支部书记刘富民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是大家信赖的好同志”。(作者:洋县县委组织部  黄宁)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