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斌峰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的一个风俗引起广泛关注:村民办婚丧嫁娶酒席时,乡亲们只按“一斤肉价随礼”,折现送上礼金。这已成为龙匣村的村规民约。
本质上讲,随礼是一种社交礼仪,人们在特定场合或时间送出礼物表达祝贺或感谢,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俗话说,礼轻人意重,随礼看重的不应该是礼物本身的贵贱,而是寄托在礼物上的情意。
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场合,随礼已经成为人们沉重的负担。在形式上,除了婚丧嫁娶,生日随礼、乔迁随礼、升学随礼、过节随礼等等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在价值上,从几十元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标准不断提高,金钱的数额异化为衡量彼此关系的标尺。
情感表达的物质化,导致随礼时常由社交礼仪异化为攀比。许多人在随礼时并非出自本意,而是被裹挟。在裹挟之下,随礼已经成为一些人不可承受之重。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礼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增进感情的作用,反而成为一种敷衍的形式,让彼此疏离。
礼尚往来。高额的随礼不仅给送礼者带来经济压力,也给收礼者带来心理负担。一般情况下,当双方角色转换,人们回赠的礼物价值只能与原来收到的礼物价值持平甚至更高。并且收到的随礼价值高了,置办酒席等的“标准”自然水涨船高,花费大。在一来一往之间,金钱被无端地耗费在面子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死要面子活受罪”。
“只要感情深,见面就开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的信任和支持上的,只要感情深,即使只是见见面聊聊天,也能让彼此感到快乐和满足。随礼的“礼”,应该是礼仪的“礼”,而不是礼物的“礼”。
龙匣村不仅有“一斤肉价随礼”的风俗,还提倡除婚丧嫁娶以外的酒席如升学宴、寿宴等,在家庭内部亲戚之间请客,不再邀请村里其他人。对于婚丧嫁娶每桌酒席的价格,要控制在300元以内,同时对桌数有规定。这些约定俗成,让随礼不再成为村民的负担,也让彼此走动更多,人情味儿更浓。
一个小小的乡村用“实践”证明,当回归祝福和礼仪的本质时,任何的随礼都比金子更为宝贵。
在为“一斤肉价随礼”叫好的同时,更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村子的村规民约,更成为全社会的一种风尚。
(转载自群众新闻客户端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