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南郑区圣水镇:“四项机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0-09-16 点击数:633443



作者: 王俊安 马婷

    汉中市南郑区圣水镇辖13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31079人。近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党员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模范作用,以“枫桥式”示范镇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源头预防、主动发现、预警监测、分级处置四项保障机制,狠抓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民生福祉稳步提高、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该镇2014年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镇”,2015年被列为市级重点镇、市级文化旅游名镇、被评为市级平安示范镇,2016年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党组织”,连续九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综合工作先进镇。


建立源头预防机制,引导向善向好良好风气。通过建立平台、健全队伍、织就网络,镇村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分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大力推广“一约五会”制度,做足事前功夫,好事办好,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学法守法、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一是搭建平台调度,政治凝聚力量。全面落实市委“基层组织纳新年”目标任务,充分发挥镇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投资18万元建成智慧党建视频调度指挥平台,使镇村两级管理服务高效联动,同时制定党委主要领导带头讲、班子成员讲政策、科室主任讲业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讲经验、产业发展带头人讲技术的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党建业务、脱贫攻坚、实用技能专项培训,镇村干部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该平台自2020年5月建成投用以来,共计召开镇村干部例会15次、开展理论培训5场 、讲党课2次、脱贫攻坚及社会治理调度会9次。二是完善“一约五会”,自治消化矛盾。巩固提升新营村“三治融合”示范村建设成果,完善并在全镇推行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乡贤议事会等基层自治制度,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以“五会”等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真正实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大力弘扬“团结、务实、勤劳、厚道”的新时代圣水精神,广泛开展“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以道德榜样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在全镇干部群众中营造了风清、气正、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三是开展“阳光政务”,法治规范秩序。以“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为目标,实行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制作便民服务卡,改善行政审批流程、服务制度、服务模式,及时利用“美丽圣水”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政策、工作动态,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定期在集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定期组织区镇人大代表观摩评议重大项目,保障群众知情权。


建立主动发现机制,提高精准服务能力水平。一是加强群防群治,夯实治理力量。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机制,积极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干部、党员、网格员、群众工作室负责人、志愿者为主体的“1+5乡村管家”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将全镇64.85平方公里划分为14个村级网格、30个片组网格;设立30个标准化群众工作室,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45名,由村妇女主任、村民小组长、计生中心户长中的党员兼任社会治理网格员;聘用法律顾问7人,同时成立志愿者巡逻队14支1280人。“乡村管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民生服务、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纠纷调解等社会综合事务服务,做好政策宣传、情绪疏导、服务代理、新风倡导等工作,实现社会治理“全覆盖”、社情民情“全摸清”,达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诉、我有所为”的效果。二是加强信息报告,规范治理机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报告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滚动式排查,坚持日常排查、定期排查、重大问题专项排查、重要敏感时期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类不稳定因素,按轻重缓急分级报告村、镇综治中心,中心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人员安排。加强重点人员信息预警,掌握动向,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接访制度,加强镇机关值班值守,认真搞好群众来访和电话接待,严格落实去向公示、首问负责等三项制度,及时处置各类问题。三是聚焦公众需求,落实治理措施。把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全过程,利用院坝会、入户走访、设立流动信箱等形式,在“零距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收集群众意愿、反馈百姓诉求,主动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详细掌握实情后,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能当场解决的尽量当场解决,做到出现一起解决一起;对于依法依规不能解决的,通过贴心引导、警示教育等方式方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严格认定无理缠访、闹访、串访,经说服教育仍屡教不改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综合运用政策法规,依法予以处理,绝不姑息纵容。对各种原因导致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而引发信访的,致力于心到、情到、力到,用足用好民生政策,积极化解生活难、住房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
建立预警监测机制,构建信息化管理新格局。一是实施“雪亮工程”治安预警监测,实现“一屏知全域”。依托“雪亮工程”,推进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建成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平台,在全镇15个村(社区)安装视频摄像头273个,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案事件、重点人员实时管理,集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于一体,做到平台贯通、网络畅通、数据共享。二是健全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动态监测,实现“一网管全局”。健全镇村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完善社会基础信息管理、服务群众信息管理、隐患排查、困难关怀、网格党建、信息发布等功能,对老弱病残、刑释解教、扶贫监测户等重点人群进行色彩标记,对排查隐患使用睛雨表标识,对代办事项限时办结提醒,实行动态管理。健全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全覆盖、无疏漏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格局,实行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对发现线索分别在村、镇建立台账,迅速交办并跟踪问效,将服务工作做到户、做到人,全程预警、全程跟踪监测。三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一呼百应”,建立自然灾害防范、环境保护巡查、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等风险防范预警监测,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广泛宣传防范常识,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群众对各类风险的防范能力。完善中移舆情监测系统,规范采访流程,及时回复群众诉求。
建立分级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质量效率。坚持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处置原则,着眼于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先后建成镇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枫桥式”综治中心、司法调解中心(“枫桥式”司法所)、治安案件处置中心(“枫桥式”派出所)、应急处置中心,打造为民办好事和解难事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建成镇村党群服务中心16个、综治中心16个、“枫桥式”司法所1个、“枫桥式”派出所1个,设立警务室15个,全力做好辖区内平安建设、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社区矫正等各项工作。在建设完善社会治理平台的同时,明确分级处置的原则,即:一般性简易问题村上直接办,村(社区)群众工作室随时调处排查出的群众合理诉求和矛盾纠纷,调处办理成功的,及时终结;不成功的,及时上报村党群中心和综治中心处置;村级处置不成功的,经党组织研判后,及时上报镇综治中心。对影响村级稳定的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宅基地纠纷等信访事项,利用村民议事会说理评议,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组;对于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上报镇综治中心并全力做好稳控工作。全局性问题部门协商办,镇综治中心直接受理的、本级组织摸排的、上级交办的等重大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后一般性纠纷交由相关责任单位限期办理;涉及全镇性和疑难复杂问题,统一交办至相关领导和职能科室,按信访程序处理;对涉及行业多、跨区域的纠纷,统一调度相关职能单位,集体会商、协同办理。历史疑难杂症领导包案办,对一些政策性和历史遗留等特别复杂问题,由主要领导签批至分管或联村领导进行包案调处化解,并纳入党委、政府督查范围,实现“小案自己调,大案联合调”。同时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做到应急处置及时精准、接离劝返无缝对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分级处置目标。自2020年上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76起,成功调处73起,调解成功率96%,无一例赴省进京上访和非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同时化解信访积案4期,涌现出全区最佳维稳能手马军、最美接访能手丁军、最亲治保调解能手寇燕等一批先进典型。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