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黄龙县圪台乡:牢抓“五个振兴” 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18-08-03 点击数:115270

作者 :白少琛

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全面抓好乡村振兴,黄龙县圪台乡牢抓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五个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助推圪台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牵牢农业“牛鼻子”,坚持产业振兴

做好“三农”工作,产业发展是关键。2018年,在乡党委引导下,圪台村采用“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在董家河发展连翘种植,打造集人工采茶、标准化种植、园艺、垂钓为一体的现代化连翘产业园区,占地437亩,带动周边群众发展600余亩,为周边30户75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在圪台村发展芍药、牡丹、白芷等花卉中药材种植1000亩,在马场村发展丹参、土贝母、决明子、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1800亩,蔬菜1200亩,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紧靠组织“火车头”,坚持组织振兴

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为发挥好组织“火车头”作用,圪台乡一方面在选优配强班子上下功夫,2018年,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圪台乡产生新的村两委班子26人,组织学习培训4次,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2018年新发展积极分子7人,转预备3人,转正3人,为全乡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一系列努力,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圪台村支部践行党建“四化建设”,服务人性化,通过招商引资,完成连翘种植1000亩,并协调解决就业75人;马场村围绕“五个突出”,践行“五个标准”,强化“蜂巢式”党组织建设,以村支部为核心,采取村企联营模式,成立马场村蔬菜合作社,吸收67户群众入股,自觉走上“三变”改革道路,闯出一条抱团取暖的集体化致富道路。

注重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昌盛。圪台乡党委、政府注重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一是修建农耕文化广场1处,重现农耕文明,重焕乡村文明生命力;二是整合文化资源,对长村古村落进行开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对乡文化站进行改造,更换门窗16套、墙体粉刷300平米、屋顶防水处理等,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三是开展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2018年组织大型公益演出1次,观看群众600余人次;组成群众、干部共同参与的广场舞队伍1支30人,并计划筹备圪台乡猎鼓队1支。群众文化生活体系逐渐多元化,乡村文化生态逐渐重构。

用好“三项机制”,坚持人才振兴

农村要发展,人才是源泉。为加速圪台乡村振兴步伐,给乡村振兴培育新力量,圪台乡抓干部和抓农民齐上手。一方面严格管理党员干部,对党员、干部严格运用“三项机制”,2018年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等7人,培育了一批敢闯、敢干、有想法、有能力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落实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培育中蜂养殖“土专家”1名、中药材种植能手1名,2018年组织进行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3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守好环保“红杠杠”,坚持生态振兴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立村理念,一方面不遗余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乡党委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线,打造花香四溢的花卉旅游,全乡发展花卉中药材1000余亩,并成功举办“第二届芍药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圪台乡成为赏花海、戏绿水、纳凉避暑的生态小镇;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对农村旱厕进行新型双瓮漏斗式改造,达到无蝇、无蛆、无臭、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四无”要求。2018年全乡改厕任务162座,卫生厕所达标率90%以上。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圪台正在形成。

乡村振兴是党和人民交付给我们的“新考卷”,圪台乡党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敢想敢干的新思维,力争在这场“考试”中取得“满分”,为组织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责任编辑:彦波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